DB33_T 2002-2016有机热载体锅炉及系统清洗导则.pdf

DB33_T 2002-2016有机热载体锅炉及系统清洗导则.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27. 060J98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2002—2016有机热载体锅炉及系统清洗导则Cleaning guide for the Heater with organic heat transfer carriers2016-03-18发布2016-04-18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 2002—2016目次前言III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总则4. 1总体要求4. 2清洗单位4. 3清洗人员4. 4清洗方案,4.5清洗剂5清洗条件5. 1在用锅炉清洗5.2移装或停备用锅炉清洗6清洗前准备6.1清洗准备工作6.2相关参数记录7清洗系统7.1清洗范围7.2清洗系统设置8清洗工艺要求和控制8. 1停炉清洗,8.2在线清洗:8.3清洗过程监测9清洗质量要求与检验9.1清洗质量要求9.2清洗质量检验10安全要求10.1安全措施10.2安全操作11废液处理及排放附录A(规范性附录)有机热载体锅炉及系统清洗记录附录B(资料性附录)有机热载体锅炉和循环系统分路清洗系统设置11 DB33/T 2002—20169.1.3清洗结束后,锅炉和循环系统基本无清洗残留液,不得有残留液造成新注入的有机热毁体产生化、乳化、分层等污染。采用水相清洗剂清洗的,重新注入有机热载体后,一般脱水排汽时间不应超过120h,且结束脱水时有机热载体中的水分含量不超过500mg/kg9.1.4投入正常运行后,循环系统中的有机热载体抽样检测结果应符合GB24747标准中允许使用的质量指标:对于全部更换为未使用有机热载体的,残炭测定值不应超过0.3%、酸值测定值不应超过0.3mgKOH/g、低沸物含量不应超过3%。9.2清洗质量检验9.2.1清洗后打开膨胀槽和低位贮存罐人孔,拆开系统中的法兰、管路末端的阅盖,过滤阅和进出口阀门等,检查清洗效果:必要时,对于可以割管的锅炉,可在流速相对较低或受热较强,容易形成沉积的部位进行割管检查,应符合9.1.1的要求。对于能够进行超声波流量计测量的锅炉,可在注入有机热载体后,启动锅炉内循环,用超声波流量计测量锅炉内管路的流速,并列炉管的流速应基本一致。9.2.2锅炉及系统重新注入有机热载体后,应在工作压力下进行产密性试验,不得有泄漏。9.2.3锅炉投入正常运行后,检测锅炉进、出口的温度和压力,循环泵进出口压差,有机热载体流量,燃料消耗量,锅炉排烟温度,热交换设备的进出口温差及换热效率等运行参数,与清洗前的数据对比,评价其清洗效果及其对锅炉系统能耗的影响,9.2.4锅炉系统中的有机热载体完成脱水排汽后,在投入正常运行十天内应对循环系统中的介质进行取样检测,其测定结果应符合9.1.4的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应在三个月内再次抽样检测,并按GB24747标准规定判定和处置。10安全要求10.1安全措施10.1.17清洗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清洗安全管理制度,有关清洗人员应掌握安全操作规程,了解所使用的各种清洗剂的特性、急敦方法和自身防护措施。10.1.2使用有危害的化学药品时,应按照相关安全要求进行操作,并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做好人员保护工作。10.1.3清洗前安全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与清洗无关的仪表与管道等已安全隔离:所有的连接部位安全可靠,阀门、法兰和清洗泵密封严密。清洗现场应备有耐腐蚀的可用于管道、阀门等的包扎材料。循环、取样点、过滤阀等附近应配备应对清洗液滑漏的装备和药剂:c)清洗现场应配备足够可靠的消防设备、安全灯、照明、劳动保护用品、受伤处理的常规和急救药品,并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10.1.4采用水相清洗剂清洗的,完成清洗后,重新注入有机热载体进行脱水排汽时,应注意安全,尤其在水未脱尽前,升温不可过快,并且需在100℃左右保温一定时间,待大部分水汽脱除后再逐步升温。脱水过程中,膨胀槽下面区域宜拉警戒绳,避免人员停留在该区域,防止过多残留的水分突然带着油汽从胀稽喷出伤人10.1.5清洗后如果不能在一个月内投入运行的,宜将清洗推退至临近投运再进行,以免锅炉及系统发生锈蚀。10. 2安全操作 DB33/T 2002—201610.2.1清洗过程中炉点火、阀门切换等操作前,应认真检查流程后再操作:加热升温时,应严格控制清洗液温度,防止介质汽化、喷出等危险发生,防止清洗液泄漏,10.2.2人工清理膨胀槽和贮存罐的油泥时,槽罐外应有专人监护,注意槽罐内操作人员安全。10.2.3酸性溶剂、易挥发有机溶剂清洗时,清洗现场严禁烟火。10.2.4废油和清洗废液排放温度不应过高,一股排放温度应控制在80C以下。排放时应注意安全操作人员需穿贼乳胶长手套、高统靴、口翼等防护用品,并采取安全隔离措施,避免人员伤害。11废液处理及排放11. 1清洗废液的处置应符合国家有关环保要求的规定。清洗方案中应详细制订清洗液的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