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27. 010B 04备案号:13116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1742003代替 DB11/011.4-92电焊机电能平衡测算方法Measurementandcalculationmethods of electricity balance for electrical welding equipment2003—02—15发布2003—04—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174—2003前言本次修订主要对原标准的结构格式、术语和定义、计算公式、单位符号等做了规范性参改。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北京市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北京节能环保服务中心负责修订。本标准修订稿起草人:张希庆、李洪杰、翟克俊、刘英洲、洪传友、。本标准1992年首次发布,2003年第一次修订。本标准代替DB11/011.4-92.
DB11/T1742003电焊机电能平衡测算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交、直流电焊机电能平衡测算项目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种交、直流电弧焊机。不适用于等高子焊机和摩擦电焊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6667电焊设备节能监测方法DB11/T172电能平衡测试技术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电焊机空载损耗电能量电焊机接通电源后,焊条未与工件接触时消耗在电焊机变压器、电抗器上的电能量。3. 2电焊机负载损耗电能量电焊机工作时,因引线和焊夹发热所消耗的电能量。3. 3电焊机有效电能量电焊机工作时,熔化焊条与金属所消耗的电能量。3. 4电焊机供给电能量电焊机一次侧输入的电能量。3. 5电焊机电能利用率电焊机有效电能量与供给电能量之比的百分数。4测试表测试所用的电能表、电压表、电流表、功率因数表或综合电参数测试仪的准确度等级应符合DB11/T172电能平衡测试技术通则的要求,5测算方法5.1在电焊机变压器一次侧安装电能表或综合电参数测试仪,直接测量空载损耗电能量和供给电能量。5.2当5.1条件不具备时,用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测试一次侧和二次侧的电压、电流值,并依此分别1
DB11/T174—2003计算出一次侧、二次侧的电压、方均根电流及供给电能量与有效电能量。5.3空载电能量计算K=[(3600K.*M)/K-t] ·(1)式中:K空载电能量,单位为千瓦时(kw·h):K—与电能表配用的电流互感器变比:N—电能表盘转数,单位为转(r):K——电能表常数,单位为转每千瓦时(r/kw·h):t电能表转N转所需时间,单位为秒(s);4-—空载运行时间,单位为小时(h)。5.4有效电能量计算,=[G + COS /S] ×10*(2) 式中:-电焊机有效电能量,单位为千瓦时(kh);一一测试期内焊条(芯)实际消耗量,单位为千克(kg):-二次侧电压,单位为伏特(V);COS 电焊机负载时的功率因数。S—焊条熔化系数,单位为千克每安时(kg/A·h),(查表)。5.5电焊机电能利用率计算=(R,/ R) × 100%(3)式中;7电焊机电能利用率(%):电焊机供给电能量,单位为千瓦时(kw·h)。2
DB11/T174—2003电焊机电能平衡测算表参见附录A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焊机电能平衡测算表电焊机电能平衡测算表设备名称电焊机型号序号项目单位数据来源结果-焊条芯实际消耗量Gkg实测2焊条芯熔化系数skg/A- h查表电能表常数K转/kW- h查铭牌电流互感器变比Ket查铭牌空载损耗电能量Kkw· h公式(1)供给电能量ki- h测负载时功丰因数实测负载时二次电压实测负载测试时间trh实测10有效电能量kv- h公式(2)11电能利用率%公式(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FZ 81006-1992牛仔服装.pdf
- LST 3513-1993磨辊.pdf
- JB 7421.2-1994钻铣床 技术条件.pdf
- FZ_T 93086.1-2012集聚纺纱用网格圈试验方法 第1部分:内周长.pdf
- GA 1258-2015民用枪支编号及包装标识要求.pdf
- JBT 8846.2-2001履带式推土机干式转向离合器技术条件.pdf
- LYT 1281-1998味精用粉状活性炭.pdf
- DB37_T 1742-2010无公害食品 毛木耳生产技术规程.pdf
- DLT 837-2003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pdf
- AQ 4229-2013粮食立筒仓粉尘防爆安全规范.pdf
- JB 4209.7-1996冷镦六角头螺栓模具全螺纹缩径凹模A型.pdf
- JBT 1664-1999永磁脱水槽.pdf
- DB37_T 2032-2012布鲁氏菌病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技术.pdf
- LY_T 1142-2011立式浸渍干燥生产线.pdf
- DB37_T 2903.28-2017鲁菜 如意卷煎.pdf
- NB_T 20006.7-2012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 第7部分:蒸汽发生器筒体用锰-镍-钼钢锻件.pdf
- CH 4002-1991黎语地名汉字译音规则.pdf
- LY_T 2055-2012木镜.pdf
- JBT 5134-2006气铲用铲头.pdf
- GA_T 2000.130-2016公安信息代码 第130部分:媒体级别代码.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