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讲 “铁肩辣手”邵飘萍;一、立志新闻救国;邵飘萍故居;1898年,年仅13岁的他考中秀才。1902年考入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后返回金华,相继在金华中学堂、长山书院等三所中学任教。;在校期间,他曾和同学一起办了张《一日 报》,报道学校的运动会,陈布雷称这是 他们“练习新闻事业之始”。在大学期间,邵飘萍已经开始向《申报》投稿,后来在 金华中学执教期间,还常为《申报》撰写 通讯。; 邵飘萍自己曾说,“余百无一嗜,惟对新闻事业乃有非常趣味,愿终生以之。”邵飘萍在新闻上的浓烈兴趣和强烈的救国愿望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伴随他一生的 “新闻救国”理想。;1911年底,邵飘萍受老报人杭辛斋之邀,来到杭州担任《汉民日报》主编。自此,他开始真正踏上“新闻救国”生涯,直到 1926年4月26日被北洋军阀杀害。;二、邵飘萍的报刊活动;袁世凯称帝后,邵飘萍为《时事新报》、
《申报》、《时报》撰稿,抨击袁世凯的罪恶阴谋。以后又在两年里写了250多篇、总计20多万字的文章,揭露、批判军阀政府。;1916年,上海《申报》社长史量才聘请邵飘萍为驻京特派记者,使他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有“特派”称号的记者。
1918年他接连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和《京报》。;《京报》是一张对开四版的日报,较同时代其他报纸的特点是新闻多、评论多、副刊多,其创刊后很快就以消息灵通、内容丰富受到读者的欢迎。;《京报》馆旧址;1918年,他创办《京报》,在创刊词《本报因何而出世乎》中,明确提出了这样的办报宗旨:“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之所作为。”; 为了激励报社同人秉笔直书、宣达民意,邵飘萍挥笔大书“铁肩辣手”四字,悬于报社办公室内。; 在邵飘萍的主持下,《京报》着重报道和评述政治新闻——北洋政府诡谲的政局和纷纭的战事,讲求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立场客观公正。创刊不久,《京报》的销量从最初的300多份,一跃上升到4000多份,成为京城的一家名报。;1918年8月22日,《京报》创刊不到一年,即被当时的“安福系”北洋政府查封,邵飘萍遭到通缉远走东瀛。
1920年,“安福系”政府倒台,《京报》得以复刊。
1926年邵飘萍遇害,《京??》被迫停刊,两年后在其夫人汤修慧的主持下再度复刊,直至七七事变后最终停刊。;三、出众的采写技艺;(二)胆大心细
对被采访者来说,记者只问其新闻价值,不问其本人功罪善恶。即使此人十恶不赦、凶残阴险,也要千方百计与其见面。
同时,邵飘萍也特别注意新闻中的人名、地名、数目、时间等关键要素。;(三)心理控制
“心理控制”应该是邵飘萍新闻采写艺术中最大的亮点。所谓“控制”,即“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改变条件,使事物沿着可能性空间内某种确定的方向发展”。; 邵飘萍非常善于对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进行“控制”,他常常在采访中围绕特定的 采访任务、目标,有意识地“改变条件”,顺应受访者的心理状态,达到令采访顺利 进行的目的。;首先,要重视采访对象对记者的直觉印象及心理反应,因此,记者应注意让自己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仪表衣着令受访者产生好感和信任之情。; 其次,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揣摩被采访者的心理,使他们较好地配合采访;而且 还提出应“不表采访之意,对事不持己见,争取对方议论,对其表示高尚的敬意。在 谈吐中纵尤误差亦不说破之,但遇其欲言 还休时,则要擒住问明,勿令逃逸”。;四、培养新闻人才; 1918年10月,邵飘萍与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及教授徐宝璜一起创立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揭开了我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的序幕。;邵飘萍作为研究会导师,为学生主讲新闻采访学。此后,邵飘萍又曾先后受聘于北京平民大学报学系、法政大学政治系,讲授新闻采访。; 1923年9月,邵飘萍根据在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和平民大学新闻系的讲稿,结合自己十余年报纸工作实践,参照日、美资产阶级新闻学著作编写了《实际应用新闻学》
一书,次年6月,他又撰写了《新闻学总论》一书,用以培养新闻人才。;五、新闻思想;六、以身殉报;邵飘萍被迫避居东交民巷苏联使馆,奉军决定实行诱捕。为此,他们收买了北京
《大陆报》社长张翰举。;4月24日,被军阀以造币厂厂长之职和两万元大洋的诱饵收买的邵飘萍旧交、《大陆报》社长张翰举将邵飘萍从使馆骗出。;邵飘萍出使馆乘车回报馆的途中,被预伏军警截捕。同时,《北京晚报》发布《京报馆被封》的消息后,北京各界(特别是新闻界)立即组织营救。;4月26日凌晨1时许,警厅把邵飘萍“提至督战执法处,严刑讯问,胫骨为断”,秘密判处他死刑。;4时30分,邵飘萍被押赴天桥东刑场。临刑前,他还向监刑官拱手说:“诸位免送!”遂从容就义,年仅40岁。;七、身份认证;当年,在李大钊不在北京期间,罗章龙曾是北京地区党组织的负责人,同时又是分工与邵飘萍联系的人。知道这个情况后,方汉奇教授曾四次访问罗章龙,当时罗是中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