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频交变导纳信号的钢绞线腐蚀检测方法研究.docxVIP

基于高频交变导纳信号的钢绞线腐蚀检测方法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高频交变导纳信号的钢绞线腐蚀检测方法研究 0 腐蚀检测方法 由于高压线路的触发误差很大,线路的风险监控和报警非常重要。因此,线路风险监控和报警非常重要。与线路相比,自动修复或更换风险源比扰动后被动修复能源更重要。以钢绞线为代表的老旧架空地线,相较于落雷和风动等短时作用,其长期缓慢腐蚀的累积危害更具有不可避免性,并且常规手段难以检测。钢绞线的腐蚀以电化学腐蚀为主,主要是干/湿盐雾交替条件下的大气腐蚀,包括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危害性巨大,且往往不可预见的是严重的局部腐蚀。局部腐蚀与地线的受力分布、雨水局部堆积等因素相关,须引起高度重视。对地线腐蚀的常规微结构检测(如目测、卡尺测量以及X射线检测)需要人员登塔观测,样本的局限性较大;而离网分析方法(如在线路上取样后到实验室进行力学性能等测试)为有损检测,需要对线路调停,工作量巨大且检测周期较长。一些在线故障分析、监测技术仅针对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 1 高频交变信号分析 众所周知,金属存在趋肤效应,即在高频交变信号下,信号仅沿金属的表层传输,因此对表面影响电路传输的晶界变化、腐蚀产物堆积等状态极为敏感,腐蚀程度不同其高频交变信号差异显著。图1为钢绞线在高频交变信号下的模拟等效电路,由绞线自身的电阻R、腐蚀层的电容C、高频交变信号下的电感L组成,总阻抗Z 对应地,复导纳Y 其中,实导纳Y’为: 由公式(3)可见,实导纳随着交变频率f增加单调减小;而虚导纳Y”为: 由公式(4)可见,虚导纳在Y”~lgf谱中存在极值峰位,极值峰位的极值频率f大小为: 由公式(5)可知,f随着R的变大而增加,而腐蚀截面变小将加剧绞线电阻R变大,虚导纳峰位向高频移动;其中由腐蚀产物堆积形成的电容层,根据电容公式: 2 试验材料和试验性能 2.1 干/湿盐雾试验 试材采用35钢绞线,由7股单根直径约2.60 mm的股线绞合而成,其外径约7.80 mm;单根股线拉断力大于7 700 N(对应抗拉强度为1 450 MPa)。将未服役的GJ-35钢绞线截取40 cm等长若干根,去离子水清洗后放入盐雾腐蚀试验箱(GP/SP-90PPD),按GB 10125-1997的要求进行周期性干/湿盐雾试验。喷雾介质为用去离子水制备的(50±5)g/L NaCl溶液,试验箱温度(35±2)℃,沉降量1~2 m L/(80 cm 2.2 同层股线腐蚀 将经若干腐蚀试验周期的钢绞线拆股,分别取内、外层单根股线,在两端打磨去除腐蚀层后与导纳仪(Zahner IM6ex)进行欧姆连接,在0 V直流偏压、10 m V交流扰动偏压下进行恒压模式的导纳谱测试,测试频率范围为1 Hz~1 MHz;导纳仪通过施加某一频率下的扰动信号,获取反馈信号,同时记录实导纳和虚导纳随测试频率的变化数据,通过曲线图可以获取导纳谱的极值频率。对不同周期数的股线进行XRD(Philips X’pert Pro)原位测试,即将截取的1段股线插入仪器探测槽,仪器通过θ-2θ联动记录股线表面在不同角度下的XRD衍射信号;1个周期股线测试完毕后更换另1周期股线,最后将不同周期的数据放在同一图中比较衍射峰的变化。XRD测试后取1小截股线,用树脂镶嵌后进行扫描电镜(Sirion 200 FEG)表征,确定腐蚀坑直径、深度,并通过能谱分析确定腐蚀物的元素分布。最后将周期腐蚀后的钢绞线按照内、外层股线,逐根放入拉力机(YL-D100),将股线两端用夹具夹紧,缓慢进行拉伸,获取断股时的拉断力;对同一周期的同层股线测试多组拉断力,统计后作图,展示拉断力随腐蚀周期的衰减。 研究整股钢绞线的整体腐蚀时,将其裁剪成有效长度5 m,整体腐蚀时除两端连接测试电极部分采用树脂、密封胶带密封外,其余部分直接暴露在盐雾气氛中;局部腐蚀时5 m钢绞线中间预留25 cm暴露在盐雾气氛中,其余部分全部用隔绝气氛的软管密封。喷雾介质为室温下含50 g/L NaCl、51 g/L NaNO 3 结果与讨论 3.1 点区全元素分析 为达到快速腐蚀的效果,所用钢绞线原始表面未镀锌,XRD谱显示其成分主要是体心立方相的Fe,而经过一定周期的NaCl中性盐雾腐蚀后,在钢绞线表面生成了1层单斜相的Fe 扫描电镜的制样及表征过程:将原始表面未镀锌的新钢绞线以及腐蚀不同周期的含锈层钢绞线,拆股后截取1小段股线,外周用树脂镶嵌;观察断面获取芯部直径和锈层厚度,运用能谱沿外周树脂、锈层、钢绞线芯部进行线扫描,判定元素分布、界面状态,同时对锈层进行点区全元素分析来确定其成分。图3为无锌层新钢绞线在中性盐雾腐蚀前、树脂镶嵌后的SEM形貌及能谱分析结果。从图3可知,新钢绞线股线直径约2.62 mm(图3a);将截面放大观察界面,发现股线芯部被厚度约62μm的致密层覆盖(图3b);为确定成分,运用能谱沿外周树脂到钢绞线芯部进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