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_T 3229-2018规模猪场病死猪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pdf

DB37_T 3229-2018规模猪场病死猪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 020. 30B41DB37山長东省地方标准DB 37/T 3229—2018规模猪场病死猪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Biological Fermentation for Sick or Dead Pigs inScale Farm201805-17发布2018-06-17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 3229—2018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山东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静、王苗利、林海、马慧玲、孙圣福、张月、王贵升、孔祥华、季玉杰、徐鸿、葡晓月、徐聪、刘丽平。I DB37/T 3229—2018规模猪场病死猪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规模猪场生物发酵法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的技术工艺和操作注意事项,包括生物发酵池的选址与建设、发醇辅料、制堆、病死猪的收集与处理、发醇池的管理、产物利用。本标准适用于规模猪场发酵池内进行病死猪户体的无害化处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6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HJ/T 8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3]34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规模猪场年出栏量500头以上的猪场。3. 2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法动物户体及相关动物产品与稻壳、本屑等辅料按要求摆放,利用生物菌剂发酵和分解动物户体及相关动物产品的方法。4发酵池的选址与建设4.1选址发酵池应位于养殖场的下风口,宜设在污染区,应符合HJ/T81的规定。4.22发酵池的建设4.2.1宜采用砖混结构或混凝土浇筑结构,符合GB50069的规定;池底应按GB50046的规定采取防腐蚀措施。1 DB37/T 3229—20184.2.2发酵池大小应根据猪场存栏规模及死亡率、淘汰率确定,容积按1的发酵池批处理能力200kg计算,深度不低于1.0m。4.2.3发酵池上方应加盖遮阳(雨)棚。4.2.4发醇池应设明显警示标识。5发酵辅料5.1菌剂5.1.1菌剂选择应选择安全、高效的微生物菌剂,有效活菌数含量≥5×10/g。5.1.2菌剂扩培使用前按要求将菌剂与适量米等充分混合均匀进行活化与扩培。5.1.3菌剂添加量根据季节适当添加菌剂,冬季添加1kg/m,夏季添加0.7kg/m。5.2垫料5.2.1宜选用稻壳、锯末、米糠等含碳量高、不易腐烂的农作物秸秆或下脚料。5.2.2稻壳约占70%、锯末约占30%,根据季节适当添加米糠,冬季添加3kg/m,夏季添加2kg/m6制堆6.1将扩培后的菌剂与米赚混合均匀。6.2添加垫料顺序是先放30cm厚稻壳,然后在稻壳上面放10cm厚的锯末。6.3再将混合好的菌剂均匀的撒在上面,最后用清水均勾的喷酒到垫料上。6.47添加完毕后充分混匀,进行垫料的初发醇,待堆体温度≥50芒维持3d后方可使用6.5水的添加量应适宜,混合好的垫料用手能摄成一团,松手后能自动散开,手中略有水样即可。7病死猪的收集与处理7. 1病死猪的收集7.1.1死亡猪及时抹出,进行初步诊断,确认非重大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病死亡的猪,方可运送至处理地点,并做好记录。7.1.2场区内应配备专用运输设施,运输过程中应做好生物安全防护,依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3]34号)的规定执行。7.2病死猪的处理7.2.1在发酵池垫料中开沟,开沟间距不低于0.5m:将猪户体均匀平铺于沟内,户体层不高于30cl、户体上下垫料层厚度均应不低于30cm。堆体厚度一般不超过2m7.2.2低于30kg的猪体可直接埋入,超过30kg的宜发酵池内进行切割后埋入,所用工具及时消毒.8发酵池的管理2 DB37/T 3229—20188.1发酵池应设置明显警示标识。8.2定期监测发酵堆温度,发酵堆中部温度应≥50℃。8.3定期翻堆,一般夏季每6d、冬天每10d堆1次。8.4定期监测垫料含水率,并定期添加水分使含水率保持在50%~55%。8.5应定期对发醇池周过环境进行消毒。8.6应做好相关管理记录。产物利用发酵后的产物可作为有机肥原科使用。3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