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GA_T 954-2011法庭科学工具痕迹中凹陷痕迹的检验规范.pdf

GA_T 954-2011法庭科学工具痕迹中凹陷痕迹的检验规范.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13.310GAA 9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 954-2011法庭科学工具痕迹中凹陷痕迹的检验规范Specification for impressed marks in toolmarks examination in forensic2011-12-01实施2011-11-01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法庭科学工具痕迹中凹陷痕迹的检验规范GA/T 954--2011*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网址 www. spc. net. cn总编室:(010行中心:(010者服务部:(010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开本 880×12301/16印张 0.5 字数 9千字2011年12月第一版 2011年12月第一次印刷*书号:1550662-22736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 GA/T 954—201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痕迹检验分技术委员会(SAC/TC179/SC9)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白艳平、王明直、班茂森、刘伟平、刘晋、崔佳。 GA/T 954---2011法庭科学工具痕迹中凹陷痕迹的检验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法庭科学领域工具痕迹学中凹陷痕迹检验的检验内容、检验方法及检验意见的表述等。本标准适用于法庭科学凹陷痕迹的检验鉴定。2原理由于生产、使用和保管等环节致使工具等造痕体具有特殊的外表形态,在形成凹陷痕迹过程中,工具接触部位的特殊外表形态会全部或部分反映在凹陷痕迹中(其中反映种属特性的为种类特征,反映个体特性的为细节特征)。按照种类认定和同一认定原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现场痕迹和样本痕迹反映出的工具种类和个体特征进行检验,可以对形成痕迹的工具种类和个体加以鉴别,对形成方式、工具特点进行分析判断。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造痕体 tools causing the marks形成工具痕迹的过程中,施力的客体即形成痕迹的客体。又称为加载客体。3.2承痕体 objects containing with questioned toolmarks形成工具痕迹的过程中,被破坏的客体即承载痕迹的客体。又称为承载客体。3.3凹陷痕迹 impressed marks承痕体受到造痕体的机械作用后,在接触部位法线方向形成的凹陷状塑性变形,表现为承痕体局部向内塌陷。3.4痕起缘 the starting edge of toolmarks造痕体开始破坏承痕体时在承痕体上形成痕迹的界线。3.5痕止缘 the terminal edge of toolmarks造痕体终止破坏承痕体时在承痕体上形成痕迹的界线。3.6痕底 the bottom area of toolmarks在形成痕迹过程中,造痕体在承痕体上形成痕迹的底面。3.7痕壁 the side wall of toolmarks痕起缘和痕止缘之间的面。1 GA/T 954—20114检验设备常用凹陷痕迹检验设备如下:a)带显微照相设备的显微镜或三维视频显微镜;b)带显微照相设备的比较显微镜;c)光学相机或具有光学变焦功能的数码相机;d)光源。5对凹陷痕迹检验对象、前处理、实验样本材料的要求5. 1对凹陷痕迹检验对象的要求5.1.13现场痕迹和样本痕迹的特征未遭破坏。5.1.2发案至送检期间,嫌疑工具的造痕部位没有发生质的变化。5.1.3记录现场痕迹原始遗留情况的资料完整,内容翔实、准确。5.2对前处理的要求5.2.1选用的除锈剂不能对痕迹特征有质的破坏。5.2.2选用的制模剂和剥离剂不能对痕迹特征有质的破坏,并有利于模型的剥离。5.3对实验样本材料的要求5.3.1实验样本材料应能准确反映出嫌疑工具造痕部位的表面结构特性。5.3.2实验样本材料不会对嫌疑工具造痕部位的表面结构特征产生实质性破坏。5.3.3实验样本材料表面不能有影响工具特性反映的附着物、疵点、沟纹或图案。6检验方法6.1直观检验法直接观察现场痕迹和样本痕迹的结构、形状等特征的检验方法。6.2综合分析法根据承痕体的结构、形状、材质、尺寸,结合痕迹综合分析痕迹的形成方式和工具种类。6.3比对检验法对现场痕迹和样本痕迹的形状、尺寸及相互关系等种类特征和细节特征逐一进行比较鉴别,从而判断是否同一工具形成的痕迹。具体有以下几种:a)重叠比对法:借助于比对显微镜、同倍率照片、同倍率电子图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