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10032-1999微米千分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25.060.20J42JB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 100321999微米千分尺Micrometer with μm reading1999-05-20发布2000-01-01实施国家机械工业局发布 JB/T 10032—1999前言本标准是在ZBJ42038—90《微米千分尺》的基础上修订的。本标准与ZBJ42038一90的技术内容一致,仅按有关规定重新进行了编辑。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ZBJ42038—90。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全国量具量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西工具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维国、陈庚泉、金明生。本标准于1990年首次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 10032—1999微米千分尺代替 ZB J42 038—90Micrometer with μ m reading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米千分尺的型式、基本参数与尺寸、技术要求、检验方法规则以及标志与包装。本标准适用于分度值为0.001mm或0.002mm,测微螺杆螺距为0.5mm,量程为15mm及25mm测量范围至100mm游标结构的微米千分尺。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微米千分尺利用螺旋副原理,对尺架上两测量面间分隔的距离进行读数的外尺寸测量器具,其分度值为0.001mm或 0.002mmo3型式、基本参数与尺寸3. 1微米千分尺的型式见图1~图3(图1~图3仅作图解说明,不供表示详细结构之用)。其测量范围如下: 0~15mm, 0~25mm, 25~50mm, 50~75mm, 75~100mmo尺架银紫装霜固定案管豫分简制力装置图1I型微米千分尺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5-20批准2000-01-01 实施 JB/T 10032—1999张分前谢力装置满热装置图2Ⅱ型微米千分尺固定案管黑米游标能热装霜图3II型微米千分尺3.2微米千分尺固定套管的毫米刻度数字按照表1的规定。表 1测量范围刻度数字mm0~150; 5: 10; 150250; 5: 10: 15: 20; 2525~5025: 30; 35: 40: 45: 55: 60: 65: 70; 757510075: 80; 85: 90: 95: 100 JB/T 1003219993.3测微螺杆和测砖的测量端直径应为6.5mmo3.4微米千分尺应有测力装置、隔热装置和紧固测微螺杆的锁紧装置。4技术要求4.1微米千分尺不得有影响使用的外部缺陷。4.2相互作用4.2.1微米千分尺测微螺杆移动应平稳,无卡滞现象,其轴向和径向间隙不大于0.01mm。4.2.2微采干分尺两测量面不应有明显偏位。4.2.3微米千分尺锁紧装置应能保证牢固地锁紧测微螺杆。锁紧时两测量面间距离变化不大于0.001mms4. 2. 4JⅡI型和Ⅲ型微米千分尺微米游标与微分筒刻线面连接处的轴向间障应不大于0.1mm。4.2.5IⅡI型和IⅢI型微米千分尺微米游标与固定套管圆周方向的相对位移在测微头上的读数应不大于0.001mm.4.31型微采干分尺固定套管上的级刻线与游标刻线,Ⅱ型、型微米干分尺微采游标上的游标刻线及微分筒上的刻线宽度应为0.15~0.20mm,刻线宽度差应不大于0.03mm4.4微米千分尺对零位时,I型的微分筒锥端面,IⅡI型、IⅡI型的微米游标锥端面至固定套管线的距离,允许压线不大于0.05mm,离线不大于0.10mm4.5I型微米千分尺固定套管纵刻线表面至微分筒锥面棱边的距离应不大于0.4mm。ⅡI型、II型微米千分尺微米游标与微分筒两刻线面的高度差应不大于0.03mm:4. 6微米千分尺对零位时,微米游标上的零刻载和尾刻线与其微分筒上相应刻线的重合度应不大于表2的规定。表 2uu零刻线的重合度尾刻线的重合度0.005 0.05 4. 7微米千分尺测量面应硬质合金。测微螺杆硬度应不低于664HV(58HRC)。4.8微米千分尺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R值为0.04mo4.9微米千分尺测量面与球面接触时的测力应为6-10N。其测力变化应不大于2N。4. 10微米千分尺测量面的平面度误差应不大于0.6Ⅱm。4. 11微米千分尺的示值误差:两测量面的平行度及尺架沿测微螺杆轴线方向受10N力时的变形应不大于表3的规定。4.12微米千分尺应附有调整零位的工具,测量上限等于或大于50mm的微米千分尺应附有校对量杆。4. 12. 1校对量杆的尺寸偏差和两测量面的平行度公差按表4的规定。4. 12. 2校对量杆应有隔热装置。4. 12. 3校对量杆测量面的硬度应不低于766HV(%62HRC)4. 12. 4校对量杆测量面的表面相糙度R,值为0.04μm JB/T 10032—1999表 3μm测量范围示值误差平行度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