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防控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出血热防控 概 述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广泛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临床主要表现: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典型病例呈五期经过。流行广泛,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为高发区 全国疫情情况 陕西省疫情情况2010年以来陕西省出血热发病情况 甘肃省疫情情况 甘肃省1990-2012年出血热发病趋势 图1 2010年发病情况图2 2011年发病情况图3 2012年发病情况图4 2013年发病情况(1、1-11、28) 病原学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gaviridae),为负性单链RNA病毒。汉坦病毒至少有20个以上血清型,其中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是经WHO认定的。我国:Ⅰ型汉滩病毒(野鼠型)、 Ⅱ型汉城病毒(家鼠型)。汉滩病毒感染病情汉城病毒感染者重,毒力有关。 病原学汉坦病毒对乙醚、氯仿、去氧胆酸盐敏感。不耐热、不耐酸,37℃以上和PH5、0以下易灭活,56 ℃ 30min和100℃ 1min可灭活。对紫外线,酒精和碘酒等消毒剂敏感。 HFRS发病机制与临床的联系发热病毒血症广泛小血管病变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血浆外渗组织水肿血液浓缩血容量休克低血压肾损害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扩张(充血)通透性脆性出血病毒直接作用免疫作用炎症介质细胞因子 流行病学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为多宿主性的自然疫源性动物源性疾病约有170多种脊椎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属病毒。我国发现53种动物携带本病毒。主要有啮齿类:黑线姬鼠、褐家鼠、大林姬鼠等;其它动物包括猫、猪、狗、家兔等。传染源家鼠型姬鼠型汉城病毒(Ⅱ型)汉滩病毒(Ⅰ型)褐家鼠黑线姬鼠混合型疫区家鼠型疫区姬鼠型疫区 流行病学宿主动物与传染源在中国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林区是大林姬鼠。出血热患者早期的血和尿中携带病毒,尽管有个别病例接触后感染,但人不是主要传染源。 12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黑线姬鼠褐家鼠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5种)呼吸道:鼠类尿、粪、唾液 →气溶胶→呼吸道。消化道:污染食物→口腔和胃肠黏膜。接触传播:鼠类血液和排泄物→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虫媒传播: 寄生于鼠类身上的革螨、恙螨垂直传播: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流行病学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稳固而持久的免疫,极少见到二次感染发病的报告。人群隐性感染率3、5—4、3%。 流行病学流行特征地区性:主要分布在亚洲,其次是欧洲、非洲。目前世界上30多个国家有疫情发生,中国疫情最重,占世界总报告数的90%以上。 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有明显的高峰季节。 黑线姬鼠 大林姬鼠 褐家鼠 分布 农区 林区 居民区 季节冬(11-1)初夏(5-7)春季(3-5) 流行病学流行特征周期性:本病发病率有一定周期性波动,与宿主动物生态学、动物流行病学有关,同时与易感人群免疫状况和接触机会有紧密关系。 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的疫区,一般相隔数年有一次较大流行。人群分布:男多于女,青壮年多,农民和工人多。 家鼠型和野鼠型HFRS流行病学特征比较流行特征家鼠型野鼠型流行强度强度大、扩散快强度小、扩散慢高峰期春夏季秋冬季地区分布广泛、散发中有暴发、可随交通工具远地传播局限、严格地区性、不向远处扩散疫源地无明确特征,与卫生条件差有关,城乡均有分布沿河湖洼地,水网稻田区,近水、多草农业、林业区主要感染场所室内为主野外为主性别男女差别小男多于女(2倍以上)年龄青壮年,儿童占一定比例青壮年为主,儿童罕见主要感染源褐家鼠黑线姬鼠隐性感染率8%–20%1%–4%病死率1%–2%5%–10% 临床表现潜伏期:4–46天,平均1–2周三大主征:发热、出血、肾损害五期经过:可重叠或越期a、发热期:持续3–7天。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三红(面红、眼红、颈胸红)–“酒醉样”。b、低血压休克期:病程第4–6日。c、少尿期:病程第5–8日。肾损害、出血症状高峰,本病最凶险时期。d、多尿期:病程第9–14日。e、恢复期:病程第3–4周。总病程:14–28天 临床表现发热是本病最早出现的必备症状出血见于HFRS整个病程,程度轻重不一,严重出血是病死的主因之一急性肾衰大多可逆,少数转为慢性 高热脸红酒醉貌,头痛腰痛象感冒,皮肤粘膜出血点,恶心呕吐蛋白尿。有关流行性出血热的四句口诀: 21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早期正常,第3病日后升高, 中性为主;第4~5病日淋巴为主,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包括空泡、不规则和幼稚 )红细胞: 发热后期及休克期明显升高, 血红蛋白升高血小板:可第二病日起开始减少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蛋白*:出现早、进展快、时间长 血尿管型尿膜状物:蛋白+脱落的上皮细胞+融合细胞;能检EHF抗原。 实验室检查血生化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血清特异性I

文档评论(0)

189****08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