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时分层检测(四十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自古以来,中国诗画紧密相通,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正是由于在“形与意”“景与境”“物与我”等诸多层面具有共通性,中国诗画才相辅相成,互为辉照。
中国诗画向来讲究形意相生,追求神似,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如王昌龄《初日》诗云:“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诗中意境像是印象派的油画,朦胧中伴有丝竹妙音;又如倪瓒画竹“聊以写胸中逸气”,哪里会过度纠结形之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不论诗与画,相较于“写实”,中国文人更爱描摹事物的神韵。
石涛所述“搜尽奇峰打草稿槁”也是此意。画家画山,不是画眼前的山,而是画行遍山川后心中的“山”。故而,中国画虽脱胎于自然、生活,却又不单一地追求形似,而是崇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的审美意境。孙娟娟的《对话》深情表达了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自豪与骄傲。画家虽运用了工笔画的写实语言,却在创作时以叠加的动奒形构建画面,打破了形体之“实”,使得人物动态轻盈、轮廓朦胧,营造出流动的诗意之美。
以景造境,是画家与诗人常用的创作手法,这同样源于二者审美思维的共性。文人作诗,看似写景,实则是营造氛围。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诗人不直言离愁,而是质朴地叠加物象:古道、瘦马、老树、昏鸦……所有景物元素组合在一起,饱含情感调性的“境”便建立起来,其中蕴含的离愁别绪更是直抵人心,使作品达到“诗画一律”的境界。作画亦是如此。如石鲁画作《转战陕北》。石鲁通过描绘西北的壮阔山水,构建出一个大气磅礴的空间,把观者带入具体的历史情境之中。画面上虽看不见一兵一卒,却能让人联想深藏于大山深壑间的千军万马,这便是造境之妙。诗人用文字传达万物的玄妙,画家用笔墨表现时代的气质,虽路径相异,但境界和追求却是相同的。
《转战陕北》(中国画)石鲁
中国诗画以大观小、以小见大,在客观与主观的辩证关系中观察世界,审视自我,从而表达情感。清代恽南田说:“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用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跨越两千年的文人墨客对诗画创作发端于情感的认识。以画寄情,气韵生于情感,故而郑板桥画竹清瘦挺拔,似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的品行;李文信的《长征》通过宏大的场景刻红军长征途中所经历的千难万险。画家主观地让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承载意义,所呈现出的不仅是客观的历史事实,还饱含画家对红军的深深敬意。
中国诗画,于形、意、境、情中见真谛。品读中国诗画,便是要在虚实相生中体味万物,如此,才能懂得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温润;才能品味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才能感受到关山月、傅抱石在《江山如此多娇》中传达出的民族精神。
(摘编自康益《诗与画,一场延续千年的对话》)
材料二 中国诗与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虽分属于语言和造型两个艺术种类,有着各自的审美特征,然而二者却紧密相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诗与中国画共同的根基。中国诗与中国画本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它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有着高度的文化同一性。从文者、习画者离开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单取诗词、绘画之形,虽异常刻苦,往往也只得其表,难取其实。同理,欣赏者如果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把握,在中国诗与中国画面前,也将难以体味出其丰富的内蕴和妙处。
境界是中国诗与中国画所崇尚的追求。伴随禅宗思想的演进,中国文人对境界的追求更上层楼。禅宗对“空性”“顿悟”的认知,深刻影响了中国文人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创造。中国诗与中国画在唐宋时期的高度发展,正与此有极大关系。
禅宗对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影响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使中国文人的审美经验与审美追求臻于境界化。代表人物首推唐代诗人、画家王维。王维的诗与画充分体现了对“空、远、静、寂”的境界的追求。王维于“有”中透视“无”,以禅境入诗境、画境。王维的诗画虽常常隐退对人物的描写或描绘,但他却让笔下的山水有了呼吸,剥离出其独立自在的精神,营造出“空、远、静、寂”之境。
托物言志是中国诗与中国画共同的表现手法。因为对自然的观照,中国文人崇尚天地之清悠,进而荒寒之境,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席位。诗人、画家纷纷取之入诗、入画。汉字“清、空、寂、寒、静、幽、绝、灭、独、闲、去、水、夜、月”等成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眼;“深山、云气、古寺、寒鸦、枯枝、幽林、孤草、苍苔”也成了画家笔下常绘之景。
中国诗与中国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映照,彼此生发。是故文人读书写作之余绘画,或是画家创作闲暇之时作诗,皆是其情发意至之时的一种自然流露,亦是其受文化陶养后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冯胡辉《中国诗与中国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倪瓒画竹并不刻意追求竹子外在形象的逼真,而是追求竹之神韵以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培训课件.pptx VIP
- 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全过程管控培训课件.pptx VIP
-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培训课件.pptx VIP
- 培训课件_1411dxs小天鹅纯臻2.0新品1411DXS系列.pdf VIP
- 2022年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共管理专业综合基础考研真题.pdf VIP
-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docx VIP
- 《民族音乐鉴赏方法:音乐鉴赏课教学教案》.doc VIP
-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赏析:音乐鉴赏课程教案》.doc VIP
- 水果店的创业计划书.docx VIP
- 一种模块式双向卡瓦锚定机构.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