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生态文化映像.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典诗词中的生态文化映像 对于人类来说,生态环境既是物质家园,也是精神家园。人们对生态环境,不仅局限于物质层面和基于实用目的,而且通过心灵去感知,产生美丑、喜忧、好恶等不同的感觉,并通过各种文学艺术形式加以表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生态思想多半是直觉的、感悟的、混沌的、灵性的表述,古代科学记载中很少涉及生态环境的变迁。正史除了《灾异志》和《地理志》之外,很少涉及现代意义上的环境变迁。相反,诗歌中的相关内容却非常丰富。诗歌对山川、河流、动物、植物、气候、物侯乃至很多重要环境事件的大量记诵,是我们用以勾画不同时期环境历史面貌所必须依凭的材料。利用诗歌材料,探讨某地生态环境及其变化,进而推测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同变化过程,是很有意义的。清代诗人李调元说:“自古诗人例到蜀”。历史上,很多大诗人都曾宦游、寓居成都,他们不仅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而且也把成都温润秀美的自然环境、悠闲安逸的人文气息描绘入诗。仅仅这类材料需要认真甄别,了其虚实,因为文学艺术对于自然现象、生态环境的记述,不仅有写实、白描,也有简化、夸张和想象。本文试从生态环境的角度,以古诗词为基本史料,对历史上的成都生态环境进行考察。 一、空气清新,天青无尘 唐朝诗人李白毫不掩饰自己对成都的夸赞“,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九)。事实上,因为地处盆地,成都多云雾,尤其是冬天,不像高原地区,蓝天白云,高远辽阔。尽管如此,那时成都的天空却是非常洁净,没有灰尘,没有雾霾,空气十分清新。作为一个外乡人,南宋诗人陆游同样赞不绝口:“剑南山水尽清晖,濯锦江边天下稀”(《成都书事》),意思是,蜀中山明水净,风光秀美,成都更是天下少见。清初诗人王士禛初到成都时,正值秋天,依然是山青水秀,竹木苍翠,空气清新纯净“。南过蚕丛国,秋风正授衣。青山初日上,黄叶半江飞。修竹连千亩,高楠径十围。临江呼渡舸,极目一清晖。”(《新津县渡江》)杜甫对唐代成都优良空气的间接描写,则更直观更形象,也更为人熟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诗人在家中,凭窗而望,雪山近在眼前。如果空气能见度不是非常好,一百公里外的景物是根本不可能看到的。在其他诗中,杜甫也描写过西边的雪峰,如在草堂早起望见“西岭纡村北”(《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之十一),在浣花溪上划船,目睹“练练峰上雪”(《泛溪》),出城时抬头看见“斜景雪峰西”(《出郭》)。 一般来说,成都看见雪山几率最高的时候是在5—6月、9—10月,这两段时间内市区雾气不重,海拔4000米以上山峰都有积雪。即使没有雪山,也能看到群山青翠秀丽的景象。唐代诗人段文昌所见即是,“重楼窗户开,四望敛烟埃。远岫林端出,清波城下回。乍疑蝉韵促,稍觉雪风来”(《晚夏登张仪楼呈院中诸公》)。他站在城内张仪楼上,远处青山不但跃入眼帘,而且似乎觉得有雪风隐隐而来。宋朝诗人吴中复说“:信美他乡地,登临有故楼。清风破大暑,明月转高秋。朝暮岷山秀,东西锦水流。宾朋逢好景,把酒为迟留”(《西楼》)。他又在《西园十咏诗序》中说:“成都西园,楼榭亭池庵洞,最胜者凡十所。其间胜绝者,西楼赏皓月,眺岷山。”赏明月,观远山,都说明空气洁净,能见度好。今天的成都,高楼林立,污染加重,人们在市区几乎是看不到山的。但如果雨过天晴,能见度好,站在高楼上西望,还是能看到群山连绵、雪峰耸立的景象。据专家考证,能够看见的雪山包括四姑娘山的幺妹峰、龙门山一带的西岭雪山,以及南边雅安方向的一些雪山。仅仅,这样的机率已大不如昔了。 二、河渠纵横,绿水长流 成都地区多浅丘平原,降水丰沛。岷江自崇山峻岭中一路急流而下,到灌县地域后进入平川地界,洪水季节常常泛滥成灾。战国时期蜀守李冰建都江堰,将岷江水分流。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开河筑渠,从都江堰到成都东边的龙泉山脉,数十条大小河流从西北向东南流向成都平原,形成了以南河、府河、沙河为干流环抱成都、并有上百条支流穿行城中的河网。城市格局也从秦汉魏晋的“二江珥市”,到唐宋时期的“二江抱城”,直至近现代的“江环城中”,正像李白说的那样“,芳草笼秦栈,春流绕蜀城”(《送友人人蜀》)。傅崇矩(1875-1917)在《成都通览》一书中说:“四川虽蜀山国,而成都实为泽国,因江河贯通,水利溥及也。”历史上,与环城二江相通的有金河、御河,流经城内;与江河相连的有摩诃池、上下莲池、江渎池等,遍布城内外。这种河池众多、绿水长流的江城特色,正如五代十国时期女词人花蕊夫人描述的那样,“长似江南好春景,画船来往碧波中”(花蕊夫人《宫词百首》之一)。所谓“二江抱城”,是指府河、南河环抱成都,此二江合称锦江。很多诗人都曾吟咏过锦江,相关诗词多达千余首。如李白“锦水东流绕锦城”(《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七),杜甫“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

文档评论(0)

优美的文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