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唐故高府君高文《大唐志》考
唐朝高福国王的高伟大墓志铭是由唐朝左金吾卫国王高佑(古代的龙首原)修建的。2018年10月, 由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对雁塔区马腾空村北墓葬群进行考古发掘 (图1) 。其中6号墓出土该墓志, 志盖 (M6:37) 、志石 (M6:26) 各1件 (图2) 。盖上阴刻篆书“大唐故高府君墓志铭”9字。志石为方形, 四侧饰四神纹饰, 长、宽皆45.3厘米, 志石刻栏, 志文楷书, 连题共计21列401字 (图3) 。由于志石表面部分区域受到侵蚀, 致使个别志文无法辨识 (图4) , 根据上下文对个别难以辨识的单字进行推测, 经考识志文如下:
唐故左金吾卫同正将宝应功臣将仕郎试恒王府友高府君墓志铭并序, 前明经裴纶撰并书。
府君讳瑗, 渤海冀州人也。自真帝之后, 齐景公之苗裔, 德族昌茂, 以被于唐。并州刺史翰, 即君之九代祖也, 绖文蕴武, 流芳不绝。曾祖希俊, 试随太子通事舍人。祖秀, 试太常协律郎。父瑗, 孝友诚深, 文武不堕, 代增其德, 传于令名。君即准中府君之嗣子也。中和聪敏, 多识前古, 蒸蒸不遗, 辑于邦家, 已竭忠诚。诏从侍卫, 始彰勋业, 盖为功臣, 仁以秘身, 冀其丹阁, 不幸遘疾。元和十三年戊戌岁十月廿日, 终于雍都里之私第, 享年六十有四。筮协从吉, 己亥十一月廿二日葬于万年县龙首乡界。必诚必信, 逮乎礼也, 呜呼□□, 襄□不至病奄, 终长逝, 何痛如之悲夫!君之妻张氏之女, □慎厥德, 宜其族亲。有嗣子升, 守左金吾卫大将军, 员外置同正员, 兼试殿中监骑都尉。次子仲父, 试左卫朔□尚德府左果毅都尉, 员外置同正员、上护军。一女等号天扣地, 尽其孝思, 益友既肩, 令门必备, 以当斯历, 德无动焉。乃为铭曰:惟岳降灵, 宁□令德。孝友自天, 高明柔克。灵祥感应, 利用观国。再历外府, 三践中职。既茔终北, 隧窆高阳。刊于贞石, 地久天长。
一、 高氏世谱,主要有协议之亲及自然正义者的试历
由于该墓葬下葬后不久被盗, 仅剩墓志及器物残片 (图5) 。该墓志铭主要记载高瑗所处时代与身世、祖辈与子嗣的任职情况、生平赞许等。对其卒年志文载“元和十三年戊戌岁十月廿日, 终于雍都里之私第, 享年六十有四”。据此推算, 高瑗生于唐天宝十四年 (755) , 故于唐元和十三年 (818) , 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献宗六帝。
志文中对墓主人的生平与所立功勋, 无明确记载。仅能从“诏从侍卫, 始彰勋业, 盖为功臣, 仁以秘身”“并立外府, 三践中职”等描述推测其功绩与贡献。而同样作为宝应功臣, 在太常卿李国珍墓志铭中载:“肃宗升遐, 太宗即圣, 初奸臣嬖女, 构祸宸衷。公于危难之时, 共定其难, 故有宝应功臣之号”, 为志文对其所立之功的陈述, 可知李国珍所获功臣号的由来。而高瑗墓志铭中对其所获宝应功臣的情况未有提及。
在政治制度完善的唐代, 通常对于立下重大功勋的臣子, 才会获封功臣号, 但在高瑗的墓志铭中却未对其功绩做任何记载, 可见墓主高瑗应承继祖上之位分, 而一生碌碌并无功绩。从志文载其封号“宝应功臣”可知为代宗所赐于宝应元年 (762) , 此时高瑗年仅7岁, 将功臣赐号给予一个孩童, 显然不太合乎常理。由此对墓主年龄问题有两种判断。一是假定志文中所记墓主人卒年无误的基础上进行推断。由于墓志铭为逝后记录死者生平的文字石刻, 通常在记载墓主生时评述时, 后人出于对逝者的尊敬, 内容可能会有所夸浮。但对于墓主的生、卒、享年这种客观描述, 如无特殊因由, 必会据实载录。由志文所载推断高瑗7岁获赐“宝应功臣”封号, 实不能为高瑗本人所立功勋而赐, 而墓志铭中也未对其所获功勋缘故有所提及, 显然应为其祖辈或父辈之功绩。志文中载高瑗以其父功勋获得荫官, 在代宗广德二年时, 有过“赐内外官阶、爵;武德功臣子孙予一人官;成都、灵武元从三品以上加赐爵一级, 余加一阶;宝应功臣三品以上官一子, 仍赐爵一级, 余加阶、勋两转, 五品以上为父后者勋两转。”是为加封功臣子孙的赏赐。由此可知, “宝应功臣”三品以上可官一子, 通常理解为功臣子孙因荫庇可获官职, 从高瑗墓志铭似乎能够推测出在唐代功臣号是可传及子孙的。然而, 自顺宗即位后“陕州元从、宝应功臣、兴元元从、奉天定难功臣:赐爵、勋有差, 亡殁者与追赠”, 这些对功臣本人的赏赐和追赠, 却并未提及封赐功臣子孙, 由此对于荫官存有两点疑问。一即唐代荫官, 可赐子孙官、爵, 而“宝应功臣”是为功臣号, 对于此类殊荣, 并无可见的世袭或者荫封的记载。对功臣之后的荫恩, 在此仍以宝应功臣之后举例。就“宝应功臣”之后何文哲墓志中所述, 其父何游仙为皇宝应元从功臣, 与李国珍一样曾为开府仪同三司。贞元初年, 唐德宗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