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SC_T 7223.2-2017黏孢子虫病诊断规程 第2部分:吴李碘泡虫.pdf

SC_T 7223.2-2017黏孢子虫病诊断规程 第2部分:吴李碘泡虫.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65.020.30B 41SC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SC/T 7223.2—2017黏孢子虫病诊断规程第2部分:吴李碘泡虫Protocols for diagnosis of myxosporidiosis-Part 2: Disease caused by Myxobolus wuli2017-06-12发布2017-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SC/T7223.2—2017前言SC/T7223《黏孢子虫病诊断规程》拟分为如下部分:第1部分:洪湖碘泡虫;—第2部分:吴李碘泡虫;第3部分:武汉单极虫;第4部分:吉陶单极虫。本部分为SC/T7223的第2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提出。本部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6)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文祥、王桂堂、邹红、熊凡、吴山功、李明。1 SC/T7223.2—2017黏孢子虫病诊断规程第2部分:吴李碘泡虫1范围本部分给出了鲫(Carassiusauratus)患吴李碘泡虫病(又称“腹孢子虫病”)的临床症状,规定了吴李碘泡虫(Myoboluswuli)的采集、固定与标本制作,形态学鉴定和分子检测的方法,以及吴李碘泡虫病的综合判定。本部分适用于鲫吴李碘泡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监测和检疫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SC/T7103水生动物产地检疫采样技术规范3试剂和材料3.1水:符合GB/T6682中一级水的规格。3.2乙醇:分析纯。3.3Taq酶:一2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3.4dNTPs:含dATP、dTTP、dGTP和dCTP各10mmol/L。3.5上游引物:5-CTGCGGACGGCTCAGTAAATCAGT-3;下游引物:5-CCAGGACATCTTAGGGCATCACAGA-3。本对引物扩增核糖体小亚基rRNA基因(18SrDNA)的部分序列。3.6DNAmarker 2000(bp):2000、1000、750、500、250、100。3.7其他试剂见附录A。4仪器和设备4.1解剖盘、剪刀、镊子、解剖针和解剖刀。4.2体视显微镜和带测微标尺的光学显微镜。4.3盖玻片、载玻片和培养皿。4.4电子天平。4.5普通台式离心机和高速冷冻离心机。4.6普通冰箱。4.7微量移液器。4.8PCR扩增仪。4.9离心管和PCR管。4.10紫外透射仪或凝胶成像系统。1 SC/T 7223.2—20174.11水平电泳系统。5感染对象与临床症状5.1感染对象吴李碘泡虫主要感染鲫,还可感染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和马口鱼(Opsarichthysbidens)。5.2临床症状吴李碘泡虫一般寄生于鲫的鳃和肝胰脏,寄生于肝胰脏的危害较大;患病的鱼厌食,昏睡,身体消瘦,游动缓慢,直至慢慢死亡;病鱼腹部膨大,肝胰脏显著增大,乳白色;鱼死亡后,肝胰脏溶解。6吴李碘泡虫的采集、固定与标本制作6.1病鱼采集观察待检鱼的临床症状和行为,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鱼,采样方法、样品数量、样品封存和运输应符合SC/T7103的规定。6.2样品的采集剪开腹部,在肝胰脏中取出包囊团,或用吸管吸取脓状物,置于培养皿中。6.3样品的固定用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见A.1)固定黏孢子虫包囊团或孢子,或用100%乙醇保存。6.4样品的标本制作将黏孢子虫样品置于载玻片上,在标本中加一滴水,或者滴加少许吉姆萨溶液(见A.2),盖上盖玻片,用于显微镜观察。7吴李碘泡虫的鉴定7.1吴李碘泡虫形态学鉴定根据显微镜内的测微标尺测量孢子和极囊的大小,吴李碘泡虫孢子的形态特征见附录B。成熟孢子壳面观为梨形,缝面观呈厚梭形,前端略尖,后端钝圆,无薄膜鞘,壳瓣底部有1个~3个“V”形褶皱;孢子长16.5um~18.9um,宽9.1um~10.8um,厚7.2um~9.0um。极囊2个,呈梨形,几乎等大,极囊长8.1um~9.9μm,宽3.4μm~4.0um,约占孢子长度的1/2;极丝盘成7圈~9圈。如果孢子的形态特征与上述描述相符,则可判定为疑似吴李碘泡虫。7.2吴李碘泡虫分子检测7.2.1虫体DNA的提取将用100%乙醇固定的孢子(有包囊的用清水冲洗,去除表面组织)充分干燥去除乙醇,置于1.5mL的离心管中,加人0.5mL裂解缓冲液(见A.6),55℃下过夜。冷却至室温后,加人500uLDNA抽提缓冲液(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