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完整word版)第七章 缝隙流动
(完整word版)第七章 缝隙流动
PAGE
PAGE 188
(完整word版)第七章 缝隙流动
缝隙流动
学习目的和任务
1.掌握求解平行平板间缝隙流动、同心圆环缝隙流动问题的方法,分析缝隙大小对流量泄漏和功率损失的影响 。
2.掌握平行圆盘间缝隙流动的特性以及圆盘对缝隙的作用力的计算。
3.了解变间隙宽度缝隙流动.
重点、难点
重点: 平行平板间缝隙流动、平行圆盘间缝隙流动
难点: 平行圆盘间缝隙流动求解方法、偏心圆盘缝隙流动
在机械和液压装备中存在着充满油液的各种缝隙,如滑板与导轨间的缝隙、活塞与缸筒间的缝隙、轴与轴承间缝隙、齿轮泵中齿顶与泵壳之间的缝隙等。这些缝隙流动对机械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液压传动中的影响更为显著。液压泵、液动机、换向阀等液压元件处处存在着缝隙流动的问题.缝隙过小则增大了摩擦,缝隙过大又会增加泄漏,所以缝隙大小的选择在液压元件设计中是一个重要问题.
本章主要介绍平行平板间的缝隙流、环形缝隙流、变间隙宽度中的流动、两平行圆盘间的缝隙流以及球面缝隙流。由于缝隙一般很小,缝隙流动的雷诺数都不大,在大多数情况下缝隙流动可看作是层流。
7.1 平行平板间的缝隙流
平行平板间流体运动微分方程导出方法有两种,一是由N-S方程简化而来,二是基于牛顿力学的动力平衡分析,并且因坐标系选择不同,得出速度分布方程也有所不同,但结论在本质上无差异。
7。1.
图 7—1 平行平面缝隙流平行平板间的缝隙流动是其他各种缝隙流动的基础,通常把流体两边的平面简化成水平放置的无限大平板。如图7—1所示;设一平行平板缝隙流的平板长为L,宽为B,缝隙高度为h。下面s首先应用N-S方程来讨论平行平板间流体运动,首先粘性力处于主导地位,故惯性力可不计,即;因缝隙甚小,质量力可不计;假定流动为一维流,即,。在上述条件下,由N-S方程可得如下方程.
图 7—1 平行平面缝隙流
(7。1-1)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又,则,则上式进一步简化为
(7.1-2)
由式(7.1-2)知,压力p仅为x的函数,与y和z无关;即;另外对于平行平面,单位长度上的压力损失是相同的,或者说压力减小服从线性分布规律,即(其中);再者,对于充分宽的平行平面,任意宽度坐标z处的流动状态都是相同的,即。根据上式条件和式(7.1—2)等价为
(7.1-3)
7.1。2
同样取坐标系如图7-1所示, 在流体中任意取一边长为和的平行六面体微小系统,设六面体左右两个面的压强分别为和,上下两个面上形心点上的切应力分别为和,考虑到流体流动是定常、连续,不可压缩的,所以沿方向的力平衡方程为
(7.1—4)
化简后则有
(7.1-5)
y方向同样可以得到
(7.1-6)
由于只是y的函数,则上式中的,并且缝隙中重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所以
(7.1—7)
可见在平面缝隙流动中,压强p只是x的函数,可以写成,即,切应力只是y的函数,可以写成,即式(7。1—5)可写成
(7。1-8)
缝隙流动一般都是层流,切应力与速度之间满足牛顿内摩擦定律,代入上式则有
(7。1-9)
这就是平板中层流运动的常微分方程,这和N—S方程推导出的式(7.1-3)一致。对上式积分得
(7。1-10)
积分常数和由边界条件决定。
7.1。2。1 在x方向压强作用下固定平板之间的缝隙流动
上下平面均固定不动,由于两端压力差的作用使流体在方向流动.由边界条件,;,,可以得到积分常数
,
代入式(7.1-10)得到
() (7。1—11)
这就是平行平板间的速度分布规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速度与之间是二次抛物线规律.如图7-2所示,这种流动称为压差流,也称为伯肃叶流。
图7-2 压差流最大速度发生在两平行平面中线处,把代入式(7。1—11
图7-2 压差流
(7。1—12)
缝隙宽度为B时,平行平面间的流量q为
(7.1—13)
缝隙断面上的平均流速为
(7.1-14)
比较式(7。1—14)和式(7.1-12)则有
(7。1-15)
切应力分布为
(7.1-16)
图7-3 切应力从上式可知,当在两平行平面中线处,即时,。切应力分布图如7-3所示。
图7-3 切应力
7。1。2。2 零压强差情况下,上板均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