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1 小学语文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培优补差辅导专项
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文言文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
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 “_________________。”儿应声答日:
“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面的字。
(1)甚聪惠 甚:_______ 惠:______________
(2)乃呼儿出 乃:_______
(3)孔君平诣其父 诣:________
[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恰当停顿。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
[3]将原文补充完整,并说说你喜欢孔君平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的话,为什
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读书有三到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
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解释带线的词语。
余尝谓:______________ 漫浪诵读:______________
既不专一:______________ 心到最急:______________
2. “读书有三到”,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
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用文中句子回答)
3.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是一句_______句,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练习。
孟母断机杼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
“自若也。” 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自废学,若吾
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 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
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
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
1 / 8
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1]解释词语。
孟母方绩:( ) 孟子惧而问其故( )
孟子之少也( ) 旦夕勤学不息( )
[2]翻译句子。
1.孟母以刀断其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他成功了,你能从文中探知孟子成功的原因
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课内阅读。
自相矛盾
楚(chǔ chǒu)人有鬻盾与矛者,誉(yū yù)之曰:“吾盾之坚,物
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wú wǔ)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fū fú)不可陷之盾与
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__”。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于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3]“其人弗能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