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内容摘要: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 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 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 的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 内环境的各成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略)。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血浆pH7.35~7.45(有 缓冲物质起作用),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人体内环境温度37摄氏度 左右。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3.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效应器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个神经元):双向。传导方式:神经冲 动(电信号)。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多个神经元):单向。突触的结构:突触 前膜、突触间隙(为组织液)、突触后膜。 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递速度:较慢突触单向传递 的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6.下丘脑:内分泌腺活动的调节中枢(血糖平衡),体温调节中枢,水 平衡(渗透压感受器) 7.大脑皮层;高级反射中枢(所有的条件反射,感觉中枢(痛觉,渴觉, 温觉,冷觉))语言,学习,记忆,思维, 8.言语区:W,V,S,H 区 9.人体各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 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10.血糖平衡的调节:正常人的血糖含量 0.8-1.2g/l(80-120mg/dl)。 胰高血糖素:升血糖,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降血糖,由胰岛 B细胞分泌(二者属于拮抗作用)。 11.反馈调节;正反馈;负反馈 12.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1)皮肤和黏膜(2)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 和吞噬细胞(3)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3.抗体: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只由浆细胞(即效应B细胞)产生。体 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P37) 14.过敏反应: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才发生的。特点:发作迅速、反 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 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 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HIV,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15.胚芽鞘向光性的原因: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的生长素向背光侧 横向运输,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背光侧生长的快。 16.顶端优势的原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 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顶芽优先生长 17.生长素的化学名称:吲哚乙酸。缩写:IAA。 生长素的运输: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 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②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③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的组织,叶片,种子等部位。 生长素的作用: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 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18.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与脱落。 19.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如生长素类似物 2,4-D、乙烯利、 NAA 20.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21.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弱的 动物,要随机取样。 (2)标志重捕法:用于活动能力强的动物,N:M=n:m 22.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23.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① “J”型增长曲线(理想条件下,实验室), ②“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环境容纳量K不 是固定不变的,在K/2时,种群增长率,理论上最适合捕捞) 24.丰富度:群落中物种.种类的多少。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方法: 取样器取样法。 25.种间关系:(1)互利共生(根瘤菌与豆科植物)(2)捕食(3)竞争(4) 寄生 26.初生演替:沙丘、火山岩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