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5 山水画初变——吴道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山水画的独立期 3.5 山水画初变——吴道子 这一讲,将讲解“山水之变,始于吴”的问题,这句话出自唐代张彦远的《历 代名画记》。这个问题讲完,唐代山水画就能有一个大概轮廓了。 山水画,魏晋至唐初,大都是用“春蚕吐丝”一类的细匀而无变化的线条勾 勒物象的轮廓,填以颜色,李思训的画繁密精细,就属于这类勾线填色法,为了 达到工细的效果,线条都勾的精细严谨。同时期的吴道子是第一个奋起变革的人, 据说他只以“墨踪为之”,“笔迹磊落,遂恣意于壁墙”。苏轼赞吴道子 “当其 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从这些描述中,我们了解到这样一些信息,吴 道子是以用墨为主的画家,画面的格调当然也不同于李思训的精工绚丽的青绿形 式,他的画风是豪放的,气势是磅礴的,用笔是随意而自然的。 吴道子的山水画,现在是见不到了,但他的人物画可见于西安碑林中尚有摹 刻的 《观音像》,和记载相符,此像线条用的是兰叶描兼蚯蚓描,变化多端,笔 迹豪放,这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精神饱满的线条。我们可以从吴道子的人物画 线条中想像到他的山水画线条。他的山水画线条可能比人物画的线条更加恣意、 放纵吧!这里有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帮助大家想象吴道子的山水画风貌。 天宝年间,唐玄宗想看四川嘉陵江山水的奇丽景色,就令宫廷画师吴道子去 四川写生。吴道子远离深宫,出差数月。当他返回长安时,玄宗向他要画,他却 两手空空,说“臣无粉本,并记在心”。于是在大同殿上,吴道子凭借游览印象, 把嘉陵江三百余山水,一日画完,自此名满天下。 由这个小故事,我们可知吴道子画的是水墨意笔形式的画,而且是类似白描 的形式,概括精炼,行笔迅速,要不然也不可能一天就画完。这个故事体现了传 统山水画的写生方法,中国画的优良传统是重视写生的,有对景写生,也有先观 察、后默写的写生方法。在传统中,对默记、默写的能力尤为重视,要画出形神 兼备的物象,离开默写能力是有困难的。默写能力的锻炼就是要深入的观察,将 对象融化在心里,对象重要的地方放入记忆,次要的地方要逐渐模糊、消失。这 样画出来的画会比自然中的物象更概括、更典型。 吴道子一日画完嘉陵江三百里风光,一方面得力于他极为深厚的默写功夫, 另一方面也得力于他“磊落挥霍如莼菜条”般的用笔。吴道子改革山水画,功劳 在于“突破”,变先前工整严谨的青绿画风为豪放磊落、气势磅礴的水墨意笔画 风。但他似乎没有彻底完成山水画的改革任务。《唐代名画录》记载 “李思训数 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可见,他的画法是很简略的,确实只以“墨踪为之”, 即只画主要的墨线。这种画法虽表现了山水的气势,但山水的形质毕竟不完整, 这有待于后来的画家继续改进。

文档评论(0)

职教中心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