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表面的机械稳定性测试方法.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ICS 19.040 A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XXXX-202X 超疏水表面的机械稳定性测试方法 Testmethodfor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mechanical stability (征求意见稿) 202X—XX—XX发布 发 布 202X—XX—XX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5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引 言 超疏水材料 (表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表面微/纳米结构会遭受外部物体的磕碰、 刮蹭、划伤等损坏,或在使用过程中经受长时、重复多次的摩擦磨损,丧失超疏水功能。目 前对于超疏水表面用于抵抗摩擦磨损的机械稳定性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其实验方法、测试 条件、表面失效评价及判断标准都存在较大差异。建立统一的超疏水性机械稳定测试标准, 有利于超疏水表面生产制备的规范化,以及推进其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超疏水表面的机械稳定性测试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超疏水表面的机械稳定性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硬质超疏水表面的机械强度与机械耐久性测试试验。适用于金属、合金、 陶瓷、玻璃、塑料及复合材料等非织物基底的超疏水表面测试试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静态接触角 staticcontact angle (*) 当水滴在固体表面达到平衡,三相接触线不移动时,在固-气-液三相交点处作气-液界 面的切线,该切线与固-液界线之间的角度即为接触角。 3.2 滚动角 roll-offangle(roll-off) 当水滴在倾斜表面上刚好发生滚动时,倾斜表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临界角度。 3.3 摩擦 abrasion 在力作用下物体相互接触表面之间发生的切向相对运动或有运动趋势时,出现阻碍该运 动行为并且伴随着机械能量损耗的现在和过程。 [GB/T 17754-2012.2.2] 3.4 表面机械强度 surfacemechanical strength 超疏水表面的超疏水功能临界失效划痕载荷。 3.5 长效机械耐久性 long-term mechanicaldurability 超疏水表面的超疏水功能循环摩擦次数。 4 原理 选取硬质合金球作为压头并固定于力传感器,力传感器通过滑杆安装至水平移动台,可 沿滑杆上下移动控制压头的垂直载荷,并随水平移动台沿水平方向移动。移动台通过控制器 编程设定移动速度、距离等参数。通过向固体压头施加一定的垂直载荷、移动速度与移动距 离,模拟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刮擦磨损。选取硬质合金球压头进行划痕测试,取超疏水性临界 失效时的载荷作为评价表面机械强度的指标。 同机械强度测试装置,选取高分子软质材料做压头进行循环往复摩擦测试,取超疏水性 临界失效时的循环摩擦次数作为评价表面长效机械耐久性的指标。 超疏水失效的判断依据为:不能同时满足静态水滴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小于两个条 件,即可判断超疏水性失效。 5 仪器设备 5.1接触角测量仪 图1为划痕测试仪器示意图。 图 1 划痕测试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