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GS 71.100.60分类号:Y41备案号:28909-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 2240—2010代替QB/T2240-1996芳樟醇(单离)Linalool(Isolate)[CAC(JECFA 356), Linalool, MOD]2010-04-22 发布2010-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 2240-2010前本标准是对QB/T2240一1996《芳樟醇(单离)》的修订。本标准主要对QB/T2240一1996进行了编辑性修改。本标准技术指标修改采用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下属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芳樟醇》(代号为JECFA356),试验方法则采用香料通用试验方法,该通用试验方法绝大部分修改采用ISO相关标准。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昆山嘉福香料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香料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毛明真、金其璋、曹怡。本标准于 1996 年10 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原中国轻工总会发布的轻工行业标准QB/T2240一1996《芳樟醇(单离)》。
QB/T 2240—2010芳樟醇(单离)范围1本标准规定了芳樟醇(单离)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保质期。本标准适用于对以芳樟木油为原料,经分馏制得的芳樟醇(单离)的质量进行分析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1538 精油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 通用法GB/T 11539-2008香料填充柱气相色谱分析通用法GB/T 11540香料相对密度的测定GB/T 14454.2香料香气评定法GB/T 14454.4香料折光指数的测定香料GB/T 14454.5旋光度的测定香料乙醇中溶解(混)度的评估GB/T 14455.3GB/T 14455.5香料酸值或含酸量的测定3产品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名称: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CAS 号: 78-70-6分子式:CroHi80结构式:HC相对分子质量:154.254 要求4.1色状:无色至微黄色液体。4.2香气:具有令人愉快的花香。4.3相对密度(25℃/25℃):0.856~0.863。4.4.折光指数(20℃):1.4600~1.4640。4.5 旋光度(20℃):—20°~—13°。4.6溶解度(25℃):1mL试样全溶于4mL60%(体积分数)乙醇中。4.7 酸值:≤0.5。
QB/T 2240-20104.8'芳樟醇含量(GC):≥95.0%。4.9 樟脑含量(GC):≤0.5%。5试验方法5.1色状的检定将试样置于比色管内,用目测法观察。5.2香气的评定见 GB/T 14454.2。5.3相对密度的测定见 GB/T 11540。5.4折光指数的测定见 GB/T 14454.4。5.5旋光度的测定见 GB/T 14454.5。5.6溶解度的评估见 GB/T 14455.3。5.7酸值的测定见 GB/T 14455.5。5.8含量的测定5.8.1仪器a)色谱仪按GB/T11538或GB/T11539—2008中第5章的规定。b)柱填充柱或毛细管柱。c)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5.8.2测定方法面积归一化法:按GB/T11538或GB/T11539-2008中10.4指定方法测定芳樟醇和樟脑含量。5.8.3重复性及结果表示按GB/T11538或GB/T11539一2008中11.4规定进行,应符合要求。芳樟醇(单离)典型气相色谱图(面积归一化法)见附录A。6 试验方法6.1芳樟醇(单离)应由生产厂质量检验部门负责检验,生产厂应保证出厂产品都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每批出厂产品都应附有质量合格证书。色状、香气、旋光度、酸值、含量为出厂检验项目,而相对密度、折光指数、溶解度为型式检验项目,每季度检验一次。6.2验收单位有权按照本标准的各项规定检验所收到的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每一批号作一次验收,不同批号分别验收。6.3抽样方法:每批的包装单位1个~2个,全抽;3个~100个抽取2个;100个以上增加部分再抽取3%。用取样器从每个包装单位中均匀抽取试样50mL~100mL,将所抽取的试样全部置于混样器内充分混匀,分别装入两个清洁干燥密闭的惰性容器中,避光保存。容器上贴标签,注明:生产厂名、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NT 1586.2-2008菜豆晕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
- QX_T 281-2015枇杷冻害等级.pdf
- QC 726-2004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轮辋标定直径检验方法 平带尺检验方法.pdf
- SN_T 0002.1-2012进出口机电产品检验规程编写的基本规定.pdf
- SY_T 5676-2010石油钻采机械产品用高压锻件技术条件.pdf
- NY_T 924-2012浓缩天然胶乳 氨保存离心胶乳加工技术规程.pdf
- SN_T 1672.7-2013进出口医用设备检验规程 第7部分:医用内窥镜.pdf
- NY 408-2000天然橡胶初加工机械产品质量分等.pdf
- WST 254-2005体外诊断医学器具 生物源样品中量的测量 参考测量程序.pdf
- WS 375.7-2012疾病控制基本数据集 第7部分:农药中毒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