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NY_T 2918-2016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规程.pdf

NY_T 2918-2016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规程.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65.020B15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2918—2016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规程Code of practice of 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disease management2016-10-26发布2017~04-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 2918—2016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华南农业大学、江西省植保植检局、福建省植保植检站、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云南省植保植检站、贵州大学、杭州市萧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荣、周国辉、徐红星、郑静君、王国荣、庄家祥、钟玲、金林红、吕建平、吴建祥。H NY/T 2918—2016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策略、防治指标及综合防治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各水稻种植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单)均适用于本文件。GB/T15794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GB/T17980.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虫剂防治水稻飞虱NY/T2631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测报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riceblack-streakeddwarfdisease也称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水稻的一种病毒病,由白背飞虱(学名:SogatellafurciferaHorvath,英文:whitebackedplanthopper,英文缩写:WBPH)传播,病原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riceblack-streaked darf virus,SRBSDV)。3. 2白背飞虱带毒虫量amountofviruliferousWBPH采用斑点免疫快速测定法或RT-PCR测定法,检测出带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白背飞虱数量。斑点免疫快速测定法参照NY/T2631,RT-PCR测定法见附录A。3. 3白背飞虱带毒率rateofviruliferousWBPH白背飞虱带毒虫量占调查总虫量的百分率。3. 4控虫防病disease management by insect vector control strategy通过阻断或防治介体昆虫白背飞虱,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4病害发生区划分4.1周年发生区包括海南、云南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和广西南部等地。水稻周年种植或冬闲田生长再生稻苗或落粒稻苗,或冬季种植玉米等白背飞虱寄主植物,白背飞虱可周年繁殖,病毒可在当地各季稻株或其他寄主植物上辗转侵染。4.2早春增殖区包括广东和广西大部、江西、湖南和福建等双季稻区。白背飞虱于3月下旬之前迁入,在早稻上扩繁1代~2代,病毒可完成1次~2次再侵染。1 NY/T 2918—20164.3夏秋流行区包括长江流域以南稻区。异地迁人或本地早稻上增殖的带毒白背飞虱侵染中稻、晚稻的秧田和本田,水稻分藥盛期之前病毒完成1次初侵染和1次再侵染,4.4波及区包括西南稻区中北部、长江下游沿江、江淮、黄海稻区。高带毒率的白背飞虱迁人水稻秧田或本田分藥期,形成初侵染。5防控策略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实行分区治理,控虫防病,5.1周年发生区采取田覆盖阻隔育秧、异地育秧和带药移栽措施,晚稻收割后及时翻耕,减少再生稻、落谷稻苗:秋冬季避免种植玉米等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寄主作物。非覆盖育田重点做好种子处理、秧田和本田期治虫防病。5.2早春增殖区早稻和晚稻采取田覆盖阻隔育秧和带药移栽措施,非覆盖育秧田重点做好晚稻秧田和水稻分葉期的预防,采取种子处理、带药移栽、药剂防治等措施,压低带毒白背飞虱种群数量。晚稻育秧选址应远离早稻发病田。5.3夏秋流行区根据周年发生区和早春增殖区早稻白背飞虱带毒率监测结果和田间发病情况,重点做好中稻和晚稻秧田至本田分期的预防,采取覆盖阻隔育秧、种子处理、带药移栽等措施,白背飞虱带毒率高时采取药剂控虫防病。5.4波及区根据夏秋流行区白背飞虱带毒率监测结果和田间发病情况,重点做好水稻秧苗带药移栽和分初期的药剂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流行区结合病毒病和灰飞虱进行防治。6防治技术6.1农业防治6.1.1种植抗(耐)病虫品种因地制宜,推广应用优质、高产、抗(耐)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良种6.1.2培育无病壮选择远离毒源田块进行育秧,周年发生区可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未发生区域异地育秧、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