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贵州小花苗披肩装饰艺术探析.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贵州小花苗披肩装饰艺术探析 许星;廖晨晨 【摘 要】贵州西部六冲河两岸的小花苗是苗族众多支系中的一个分支,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服饰习俗.在其丰富的服饰中,挑花披肩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承载着小花苗族群迁徙的历史、生活习俗、图腾文化及灵动的原始美感,体现出悠远的历史记忆和纯厚的民俗古风.文章以小花苗的挑花披肩为研究对象,结合多次田野考察实据,探析其穿着背景、款式特征、纹样寓意和装饰技艺,从而进一步由表及里地解读其形成的动因和文化内涵.同时,对小花苗披肩目前的生存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其所积淀的核心装饰技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期刊名称】《丝绸》 【年(卷),期】2016(053)003 【总页数】5页(P52-56) 【关键词】小花苗;披肩;挑花;苗族;纹样;贵州 【作 者】许星;廖晨晨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5123;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南京210095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S941.725;J523.5 小花苗是苗族的一个支系,自称为“蒙”,主要分布在贵州西部的六冲河两岸,南岸较为集中在赫章、纳雍、威宁、水城和织金等地区,北岸则相对集中在毕节、大方沿岸的乡村。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贵州布政使罗绕典著《黔南职方纪略·卷九·苗蛮》记载:大定、平远、水城、毕节有“花苗”,“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二土语”[1]。 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苗族民众频繁的迁徙,大致的路径是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向西部山区高原迁徙。贵州省内的苗族村寨众多,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虽然同为苗族的族系,但在服饰的造型、结构和装饰形式上却有很大的差异。《贵州通志·前事志》中记载,贵州省内苗族的名称达80多种[2]。有许多苗族支系的名称,就是根据不同苗寨服饰、发型或所用色彩的特色而冠名的。有依据苗人服饰的颜色来区分不同的苗寨支系,如清《黔南职方纪略》记载:“苗人各以衣服别其种类,于是有白苗、花苗、青苗、黑苗、红苗。花苗之别种,有喇巴苗;青苗之别种,有青头苗;红苗之别种,有红头苗;黑苗之别种,有高坡苗、山苗。”[3]根据苗民所梳理的发型特点,又有“歪梳苗”“长角苗”之称等。在清代《黔书》《苗蛮图册》《皇清职贡图》等书中,都对贵州的花苗有所记载。至民国时期,有学者把“安顺、威宁等处的‘花苗’分成‘大花苗、小花苗’。‘花苗’作为苗族的一个支系称呼,实际上是针对其服饰多花饰这一特征而言”[1]。即使是同被称为“花苗”,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生活习俗的状况下,所表现出的服饰形式仍有所不同,分别属于不同的支系群体。服饰装扮成为苗族各个支系的外在符号形式,从服饰、方言和生活习俗等方面达到支系的认同感。 本文选取贵州西部小花苗挑花披肩为研究对象(所有图片均来自笔者拍摄和绘制),结合史料文献和田野考察资料,从苗族历史、民俗文化和审美内涵等方面,探析小花苗服饰的穿着形式、款式结构、纹样题材和寓意、镶拼装饰布局和挑绣手工技艺。力求通过研究,对小花苗披肩这一精美的民间艺术品及其所积淀的装饰技艺能够进行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 生活在贵州西南部的赫章、纳雍、威宁、水城、织金和毕节等地区的小花苗服饰,女性头饰较为特别,未生育的女子用麻线、绒线和假发盘卷在头上,右后侧垂下一股长长的流苏。上衣为白色对襟无扣,穿着时两片前襟交叉在腰间;肩蜡染布百褶裙。女子在生育前穿蓝、白两色和蜡染布做成的三节百褶裙,生育后则在裙边饰一段布边以示区别。腿上缠裹青色的绑腿,足穿草鞋或布鞋。小花苗女子的盛装以多为美,重叠穿着。该地区的小花苗男子服饰,平时用红色绒线掺入假发盘在头顶,盛装时插上长大的雉尾。装束为白色布衣外披挑花披肩,缠白色麻布腰带,下穿长裤、草鞋。 小花苗服饰中最为醒目的是挑花的披肩,当地的苗民称其为“花背”,是苗族服饰中比较特别的装饰形式(图1)。据古歌的传唱,这种以对称几何纹为装饰的披肩,是古时苗族首领格炎尤老和格蚩爷老的战袍,苗语称为“撮鲁”,汉意为“花衣”[4]。苗族的族群中许多服饰里都有披肩,但在造型、色彩、纹样和装饰工艺方面则各不相同,体现出苗族族群文化与亚族群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区别,成为一种标志。 水城地区苗族的跳花坡也称“跳花节”,是小花苗支系每年盛大而喜庆的民俗节日,农历二月初十至十四,十里八乡的小花苗同胞都要前去参加。跳花节有选花树、请花树和送花树等许多仪式,其中有一项最具特色的活动是“扯披肩”,前来参加跳花节的姑娘们会披上几条自己刺绣的披肩,等待她中意的小伙子们来“抢”。待全部被“抢”后,得到披肩的小伙子要分别将披肩送还给姑娘,姑娘若对某个小伙子有意,就不再将其收回。可见挑花披肩也是定情信物,对小花苗民众来说是十分重要和珍贵的,因此,姑娘们都会十分用心地将自己的情感和技艺倾注于披肩的制作之中。

文档评论(0)

duantoufa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