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文体知识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一种文学体裁,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题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讽刺性、哲理性、劝喻性
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 拔苗助长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亡羊补牢 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 滥竽充数 南辕北辙 掩耳盗铃 东施效颦 杞人忧天 黔驴技穷 狐假虎威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寓言故事?文体知识
背景资料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重点字音:溉汲(ɡàijí)诵读课文,正音明节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结合翻译方法和课文注释,将重点词义批注在课文中并翻译全文。练读课文,理解文意
练读课文,理解文意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去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1)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解说文意 分角色朗读课文,全班同学读叙述者部分,推荐两名同学分别读丁氏和“闻而传之者”的话。注意揣摩人物的心理,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提示:丁氏:高兴、激动;传播的人:惊奇、吃惊;国人:人云亦云;丁氏回答使者的语气:惊奇、惊骇。
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理读故事情节。理读情节,探究寓意开端:宋之丁氏,穿井得人。 发展、高潮: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结局: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局呢?理读情节,探究寓意①丁氏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表述不清。②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③国人以讹传讹,谣言越传越广。④宋君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理读情节,探究寓意 对待传闻,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课后作业请给《穿井得一人》续写一个议论性的结尾,揭示寓意。搜集成语故事,课外阅读《中国寓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