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春望》分句赏析
杜甫《春望》分句赏析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
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
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题解】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至德二载(757)。诗人当时为安史叛军所
俘,身陷长安。
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
逆境、思家情切之际 ,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
【句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 ,只有 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 ,长安城空人
稀 ,草木茂密深沉。首联从大处着眼,为悲壮之笔。一个“破”字 ,
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 ,令人满 目凄然。自然规律不会因时势
的变化而改易 ,眼前人事和永恒时空的对比 ,使诗人更强烈地感觉着
内心的荒凉寂寞 ,以至于所见只剩下 山河草木,一片空廓。司马光
《温公续诗话》说:“ 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此
联明为写景,实为抒情,寄情于物 ,托感于景。明代胡震亨 《唐音癸
签》称赞这一联:“对偶未尝不精 ,而纵横变幻 ,尽越陈规 ,浓淡浅
深,动夺天巧 ,百代而下 ,当无复继。”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不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
觉增加离恨。颔联从小处落笔,情因景生,景随情移,其含义有两种
解说:一说这是对比写法,诗人为国家残破和亲人离别而伤愁,所以
看见繁花烂漫,反使之痛苦流泪,听到鸟鸣也感到心惊。另一说是以
花鸟拟人,因感时伤乱,花也流泪,鸟也惊心。二说皆可通,都是为
了表明诗人感时之深,恨别之切,其比喻之妙,实为少见,司马光
《温公续诗话》评曰:“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 ,家讯难得,一信抵得上万两黄金。
颈联上句写战事长久 ,下句写音讯隔绝。虽是说 自己 ,但准确概括了
战乱之中亲人盼望平安消息的共同心理 ,道出了人之常情,因而后来
成为表达人们在乱离中盼望家信的常用语。郁达夫 《奉赠》诗之五 :
“一纸家书抵万金,少陵此语感人深。”“连三月”,从天宝十 四载
(755)十一月安史乱起到《春望》写作时,正好过了两个三月,所以说
是“连三月”。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愁绪缠绕 ,搔头思考 ,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
直不能插簪。前一联写了忧国忧家之愁,这一联写愁之深切,情境悲
苦。“ 白头”因愁而生,“搔”,即抓挠 ,表示心绪烦乱。“更短”,
言愁的程度越来越深。在国破家亡 ,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 ,更
增添一层悲愁。明末王嗣奭 《杜臆》说:“落句方思济世 ,而自伤其
老。”“浑欲”,简直要。“簪”,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 ,
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
【评解】
这是一首意蕴深沉的爱国忧民的名作 ,其意脉贯通而不平直 ,情
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 ,内容丰富而不芜杂 ,格律严谨
而不板滞 ,全诗不过四十字 ,但读来耐人寻味。
诗的前两联写春城败象 ,饱含感叹;后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 ,充溢
离情。前两联以“望”字统摄 ,诗人俯瞻仰视 ,视线由近而远 ,又由
远而近 ,视野从城到 山河 ,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 ,由弱
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
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思念亲人。
其中的颈联,因道出了当时和后人在同类境遇中的共同感受,遂
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2-2023年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pdf
-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试题及答案.pdf
- 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散文阅读(一)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pdf
- 广东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证书考试试题含答案 电工 理论试题 高级工 (3).pdf
-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 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pdf
- 中考英语考前练习题.pdf
- 2023年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有限公司招聘《财务会计类》习题库(含答案).pdf
- 《平行与相交》考试题.pdf
- 第四章《一次函数》测试题.pdf
- 中国传统文化练习题.pdf
- 初中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养成的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路径与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舆情传播主题的戏剧创作指导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英语作业时间与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酒店个性化服务与顾客满意度提升的交互作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中的口语表达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原创题】.docx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名师系列】.docx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夺冠】.docx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精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