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1609-2005国境口岸伤寒、副伤寒感染监测规程.pdf

SN 1609-2005国境口岸伤寒、副伤寒感染监测规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N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1609—2005国境口岸伤寒、副伤寒感染监测规程Codes of surveillance for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at frontier port2005-08-18 发布2006-0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人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国境口岸伤寒、副伤寒感染监测规程SN/T 1609--2005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网址 www.bzcbs. com电话:6852394668517548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开本880×12301/16印张0.75字数 16 千字2005年11月第一版2005年11月第一次印刷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SN/T 1609—2005前言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C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魏、朱锦德、章琪、方筠、邹毓文。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出人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I SN/T 1609—2005国境口岸伤寒、副伤寒感染监测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国境口岸伤寒、副伤寒感染监测的对象、内容与方法、结果判定和处置。本标准适用于国境口岸伤寒、副伤寒感染的监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6001—1995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SN/T 1216:人出境船舶废弃物消毒规程SN/T 1234人出境航空器废弃物消毒规程SN/T 1245人出境列车废弃物消毒规程SN/T 1250人出境船舶客舱废弃物消毒规程SN/T 1268人出境航空器消毒规程SN/T 1270人出境散装货物消毒规程SN/T 1285人出境船舶货舱消毒规程SN/T 1333人出境汽车及其他车辆消毒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慢性带菌者chronic carrier少数病人通过隐性感染成为慢性胆囊带菌者,连续排菌3个月以上甚或终生持续排菌者,是造成本标准所辖疾病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4 监测对象国境口岸伤寒、副伤寒感染监测对象包括:人出境旅客;一一-国境口岸食品、饮用水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一国境口岸食品、饮用水。5 监测内容与方法5.1内容5.1.1传染源监测调查发现人出境旅客、交通员工和国境口岸饮食、服务从业人员中的病人和带菌者。5. 1.22传播途径监测传播途径的监测是监测伤寒、副伤寒菌污染情况,包括:1 SN/T 1609—2005国境口岸内的水源的污染;一国境口岸内的食品的污染;一国境口岸内的传播伤寒、副伤寒的医学媒介生物,主要是蝇类、畵的分布与带菌情况。5. 1. 3 病原学监测了解菌型构成与变异。5. 1. 4 流行病学特征监测指标应包括以下监测指标:发病率;死亡率;一时间分布;—人群分布;一空间分布;一根据需要还可监测病死率、罹患率。5.2方法5.2.1收集资料国内外伤寒、副伤寒感染的疫情资料来源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疫情通报;1其他国际卫生机构发布的疫情通报;—国家卫生当局发布的疫情通报;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疫情通报;一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疫情通报。5.2.2现场监测在国境口岸人出境现场对入出境人员进行现场检疫监测,通过医学观察、健康咨询并结合人出境健康申明情况发现可疑的伤寒、副伤寒感染对象,对原因不明的发热3d以上的病人进行登记,采集血液或粪便标本进行培养和血清学检测,以期早期发现感染者。5. 2. 3日常监测对国境口岸食品、饮用水行业的从业人员、入出境交通员工,通过日常监督,及时发现可疑的伤寒、副伤寒感染对象,方法以定期进行粪便培养为主,必要时结合采用血清学方法作动态监测。5.2.4带菌者监测对口岸从业人员中查到的伤寒、副伤寒恢复期病人,在其病后1个月和3个月,各进行3次粪检,每次间隔 1 d~2 d,以及时发现带菌者;对历年查到的伤寒、副伤寒病人,可定期进行带菌检查,每年进行3次粪检,以便发现慢性带菌者。病原学监测5.2.5对监测点内伤寒、副伤寒病原菌进行噬菌体分型、质粒分析和药物敏感试验,观察其动态变化。5.2.6污染源监测在伤寒和副伤寒流行季节,对疫点周围及有关的水源进行重点监测,对其他易受污染的水源应加强监测,定期采样检测。对易受污染的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