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部,建于中国,历史悠久。先秦至隋唐, 茶以其品性、格调, 成为饮中至尊。明代之时, 茶叶加工发生变革, 炒青工艺盛行, 带来饮茶方式的巨大变革。唐、宋之时, 人们的饮茶方式主要是煎、煮法, 茶叶在蒸青后被压制成饼状, 煎煮前先要碾磨成末, 然后或合水而煮、或盏内冲点。明代人则把炒青处理后的茶叶直接投入杯中冲泡, 如此简单一炒一泡, 实开茶文化中千古瀹饮之先河, 壶泡杯饮法随之确立。明人在把杯换盏之余, 对名茶的追求也因为炒青的出现而日渐风行, 影响至今。 一、 明代叶茶的主导与推广 我国是茶的故乡, 是世界上最早饮用茶的国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 所以自茶被发现和利用以来, 茶的饮用方法便在不同的时空下, 被不同的族人所演绎:有直接采来嚼食的, 有采摘鲜叶投入锅中或者加入调味之类煎煮的, 有采摘之后晒干收藏备用的, 有将鲜叶蒸熟捣烂做成小圆饼焙干再碾碎饮用的, 所谓因时因地制宜, 各种方法不一而足。 大河汤汤, 必有其干。自茶圣陆羽著《茶经》至宋代以来, 采之, 蒸之, 捣之, 拍之, 焙之, 穿之, 封之的制茶工艺大行其道, 饮用之时要先把茶饼碾碎, 然后, 或煮之, 或点之, 即所谓的末茶之法, 也正是今日日本茶道文化的滥觞。但是, 到了明代, 这种曾孕育了我国茶文化辉煌与精致的饮茶方式, 被彻底打破了, 叶茶饮用被大力提倡和推广, 茶文化进入了叶茶时代。 所谓叶茶法就是茶叶不再被捣烂加工成茶饼, 而是经做青, 主要是炒青之后, 直接保存备用。明初受宋元影响, 把干茶叶碾碎于茶盏中点用, 其后, 主要是把茶叶直接放到壶中或茶碗中, 用开水冲泡, 近似今日的饮法。 推动这种变化的力量有直接的, 也有间接的。直接的推动因素就是洪武二十四年 (1391年) 九月, 明代太祖朱元璋下的一道诏令, 诏曰“洪武二十四年九月, 诏建宁岁贡上供茶, 罢造龙团, 听茶户惟采芽以进, 有司勿与。天下茶额惟建宁为上, 其品有四:探春、先春、次春、紫笋, 置茶户五百, 免其役。上闻有司遣人督迫纳贿, 故有是命。” (P44)此诏令一出, 将传统的团茶废除, 改贡叶茶。这道诏令意义非凡, 非但确立了叶茶在我国茶艺史上的地位, 同时也确立了近代叶茶的饮茶方式, 可谓奠定了近代茶文化蓬勃发展的基石。 间接的原因在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饼茶的制作, 从一开始就有人非议, 认为其有损茶叶的自然之性, 且制作和饮用时比较繁琐, 尤其是龙团凤饼的制作, 最是劳民伤财, 不为仁人义士所取。出身于元末社会底层、了解民间疾苦、习惯于粗贱的叶茶饮法的朱元璋, 也正是有感于此才诏令罢造龙团。 另外, 元代之时, 茶文化受马背民族的影响, 朝两个趋势发展:一是俗饮范围逐渐扩大, 饮茶更广泛地渗透到人民的生活、民风、家礼之中;二是重返自然, 茶人走向自然界, 重新将茶、将自己溶入自然中。所以, 叶茶一经皇帝提倡, 便很快成为文士之人的雅尚与追求, 民间对之更是推崇备至。这样一来, 最自然, 也最简朴的饮茶方式, 在帝王最具权威的倡导下, 一枝独秀, 成为主流, 以至于带动整个茶文化进入别有洞天的新境地。 明史研究专家吴智和先生认为, 以文化层次而言, 叶茶法的提倡, 看似退转, 实际上正好契合自然, 因此退转之余, 反而解脱传统的人为固滞, 而走上一条豁然开朗的正途。 二、 “虎丘天茶”的历史源起 所谓名茶, 顾名思义就是有名气的茶, 受人珍爱的茶, 品质优异, 色、香、形、味别具一格。 我国是茶的故乡, 茶叶品种丰富多样, 古今见于记载的茶叶品种达几百种之多, 明代更是名茶辈出, 各具特色。 明代茶叶名品繁多。明万历年间黄一正著有《事物绀珠》一书, 其中茶类一节中收录当时全国名茶多达98种, 地域范围覆盖今天15个省区。在这98种茶叶中, 大多数是第一次出现的新茶名, 这也就是说, 这些新见的茶叶, 都是在明代万历以前的一二百年间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徐渭的《徐文长先生秘集》所列亦有31种。但最为时人称道者要数“饮遍天下”的苏州虎丘茶、长兴的罗?茶、杭州的龙井茶、临安天目茶、江北的六安茶等。这些几乎都是明代新兴起来的名品新贵。 虎丘茶产于虎丘山, 在唐代之时还只是一种名不见经传的山茶。虎丘山四周环水, 山上是坡地状的砂壤, 十分宜于茶树生长, 并且紧邻剑池, 山坡平缓, 可得天然泉水的灌溉。 虎丘茶叶多呈黛色, 点泡的茶汤色白, 味淡雅, 有豆花香。顾湄在康熙十五年 (1676年) 修的《虎丘山志》中具体描述虎丘茶的特点, 说它叶微带黑, 不甚苍翠, 点之色白如玉, 而作豌豆香, 宋人呼为白云花。由于它的品质好, 加上物以稀为贵,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名声越来越响。到明代时, 地理学家王士性甚至赞扬“虎丘天池茶, 今为海内第一” (P3

文档评论(0)

134****3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