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五育融合的概念.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育融合的概念 最近很多同学可能听到了“五育融合”这个概念,那么“五育融合”是什么呢? 通俗来讲,就是德智体美劳都要融合发展。严肃而言,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基础上的进一步衍生,是加法式教育模式向乘法式教育模式的嬗变,是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向教育改革实践落实的有效方法,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 一、“五育融合”内涵何为? “五育融合”是“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简称,旨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各育目标相互之间的深度融合,发挥好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兼容并蓄、同心同向的作用。 那么五育分别的作用功能是什么呢?可以说,德育贯穿于“五育”的各个部分,智育提供智力支持,体育锻炼身体素质,美育塑造精神涵养,劳育发挥实践效能,五个部分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简而言之,“五育并举”就是要把五个不同领域的教育目标当作是一个整体,通过部分的交织交融,实现整体的统一进步,进而实现人全面且完整的发展。 二、“五育融合”何以为贵? “五育融合”是在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复杂性、动态性、整体性前提下、立足于我国教育发展特点基础上提出的本土化跨领域跨学科的融合教育范式。 一方面,“五育融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诉求也更加多元,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愈加明确:教育要培养的是全方面的人才。 因此,通过加强“五育融合”,搭建“五育”之间沟通的桥梁,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引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发展与终身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另一方面,“五育融合”是解决教育工作者实际诉求的现实路径。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各级政府和教育工作者都意识到“五育并举”的重要作用,不断强化全面性人才的培育工作。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五育”内部关系分裂、“五育”整体性缺失等不足,这会导致教育工作者工作开展艰难、教育功利化问题严重。 教育具有人本性、系统性与终极性,教育要以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作为主要依据,努力克服素质分裂化、知识碎片化以及学问边缘化的弊端,以教育初心为指向,把“五育”当作是一个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来培养学生,真正解决教育工作者的实际诉求。 三、“五育融合”何以可能? 由于育人活动具有导向性、互动性与情境性等特征,“五育融合”的实现路径需要围绕“五育融合”理念、“五育融合”能力以及“五育融合”实践三方面进行。 首先,必须树立“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无论是教育方针的制定者、教育改革的落实者还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的完整性与整体性,明晰“五育融合”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法。因此,必须牢牢树立“五育融合”理念,以德智体美劳的整体性发展为指向,在关注“五育”内部深度融合的同时,聚焦“五育”外部的跨域融合,加强跨界合作,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各育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 其次,必须培养“五育融合”的育人能力。育人能力包括教育管理者的统筹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管理上,教育管理者必须制定有助于综合课程实施的策略,建立标准化的融合评价体系,开发课程资源、保证优秀师资供给、组织学科融合性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必须突破学科界限,提高自身的跨学科素养和专业水平,以问题为导向,创新“五育融合”的教学模式,利用各领域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交叉性教学。 在学习能力上,学生必须改变过去碎片化的学习模式,以整体性思维、系统性思维拓展知识面,培养对多学科的兴趣,建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自觉主动树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锻炼学习能力。 最后,必须开展“五育融合”的育人实践。实践活动是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素养的重要方法,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五育”的内部联结,引导学生形成“五育融合”的思维逻辑,最终培养学生练就“五育”综合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意识到每个学生独特的思维特点和行为模式,结合学生特点因人制宜开发特色教学课程,通过主题教育、课外活动、项目合作、线下竞赛等形式进行沉浸式教学,通过真实情境,营造相应的教学氛围,实现各育教学内容的渗透融合,增进学生的体验感,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仅如此,还要发挥好“五育融合”在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精神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名人访谈、对话英雄等形式,使学生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榜样人物进行直接交流,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引发青年情感共鸣,以此感召青年、鼓舞青年、带动青年自觉承担使命,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档评论(0)

151****01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