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回到诗(必修一第三单元教学手记) .pdfVIP

让诗回到诗(必修一第三单元教学手记) .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诗回到诗(必修一第三单元教学手记) 一、先定调,浅触文化滥觞 第三单元教参定题为“生命的诗意”,选择了不同时期的诗词名 篇:第一阶段:魏晋诗歌两首。魏晋“建安文学”代表曹操《短歌 行》,田园诗鼻祖陶渊明《归园田居》。 第二阶段:唐诗三首。唐代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两座高峰李白《梦 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登高》及中唐代表白居易《琵琶行》。 第三阶段:宋词三首。众多名家赞誉公认的宋词创作前三名作: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 《声声慢》,囊括豪放婉约两大宋词流派。 都是编者精选的诗歌盛宴 ,不仅限于高中语文诗词阅读的范畴。 又自作主张加讲了两首,第二单元最后一课的两首民歌:《诗经▪ 芣苢》和 《插秧歌》 (宋▪杨万里) ,因为第二单元被我们统一的教学 计划放弃了。 觉得讲诗词须有所追溯 ,就溯到 《诗经》和民歌,它们恰恰说明 了中国诗文化的两个源头 :民间音乐与歌唱 ,并价值传递的初衷。 教材编排意图也可能有以此为下一单元阅读铺垫的意思。 板书并简析了一条诗歌文学传承脉络 : 《诗经》+ 《楚辞》并《离骚》(民间歌唱到文人创作,现实主义 与浪漫主义, 由集体到个体创作, 由无名传唱到著作等身 ,由民风 “讽刺”之功到个体情怀抒发;此刻在先秦)—《古诗十九首》 +汉 乐府 (文人创作与民间歌谣相得益彰;此刻在两汉)—建安文学 +山 水 田园诗兴起(魏晋风度文治武功 ,人生选择,各有所成 ,文人创作 渐成主流 ,诗人成了鲜明的社会与文学角色 ,钟嵘提出 “滋味说” ; 此刻在魏晋 )—南北朝民歌 (政治与文化的互相牵涉 ,大分裂历史 , 造就地域色彩 :北朝刚健 ,南朝柔媚;此刻在南北朝)—近体诗 (大 一统的政治格局 ,诗歌盛朝 ,格律的发展 ,情怀的百变;此刻在隋唐 ) —词 (由盛世繁华到忍辱偏安的历史转折 ,由青楼浅唱到文人开拓词 风;此刻在宋朝)—曲 (异族统治下的政治 ,朝堂到民间的抗争 ,由 词而曲的传唱;此刻在元明)—渐没落,有新鲜文学 (如传奇,话本, 小说等)替代繁盛。 毋庸赘言,这脉络便是文化自信,单从诗歌一脉,我们中华民族 的文化财富就阔气得很,然而我们要继续谦卑与低调,为继续传承。 二、多读诗,用心编排拓展 一个单元,选诗八首,那么我们可以读到多少诗呢?安排如下: 《短歌行》1+ 《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观沧海》《龟 虽寿》+练习 《归园田居》1+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 练习 《梦游天姥吟留别》1+ 《上李邕 》《与韩荆州书 》《将进酒 》 《行路难》+练习 《登高》1+ 《登幽州台歌》《登金陵凤凰台》《登岳阳楼》+练 习 《念奴娇》1+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东坡传》(现代诗, 杜骏飞 )+苏轼诗词欣赏若干 +练习 《永遇乐》1+练习 《声声慢 》1+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点绛唇▪蹴罢秋千 》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武陵春▪风 住尘香花已尽》+练习 以教材选诗细读为主 ,根据不同标准 ,选取相关诗词做辅助阅读, 多略读,感知诗意即可,以诗读诗,以诗解诗。 有的借文本知人论世 ,有的借文本强调作品技巧风格 ,有的借文 本感受诗人胸襟情怀 ,有的借文本梳理诗人人生轨迹 ,有的借文本略 窥时代特征 ;以 “1+n”的方式 ,主次分别阅读,兼容课内外 ;以期 增加学生对诗词的语感体验 ,思想内容的梳理感悟 ,以及在读中学会 读懂。 三、设情境,力求读写落地 诗歌教学的 目的应该是让学生感受到诗歌本身的美感与魅力 ,同 时学会有步骤和整合式地读诗(比如 “三问法”:写了什么,怎么写 的,为什么写),最后如能通过文字将各自的阅读体会表达出来,借 助情境设计,促成读写的融合落地,就更好。 希望是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师生一起来“读”诗,并分享各自感 受,而不仅仅是老师借着教参“教”一首诗,因此,大可教无定法, 前提是老师先要对所选诗歌有相关的资料汇总和自己的阅读体验。 尝试做法举例如下: 例 1、《归园田居其一》 选择学生熟悉文本《桃花源记》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从事一线教育多年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