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痰通络通淋排石方加肾区虚抬治疗泌尿系结石128例
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采用粘液法和排石法治疗尿石细胞,并与86例排石颗粒联合使用。结果如下。
1 数据和方法
1.1 财务病各年龄
全部214例均为河北省赵县中医院内科患者,住院156例,门诊5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8例,男92例,女36例;年龄17~65岁,平均38岁;病程1 d~6.2个月,平均16 d;肾结石42例,输尿管结石70例,膀胱结石16例;合并肾积水75例,膀胱刺激征70例。对照组86例,男63例,女23例;年龄18~67岁,平均37岁;病程1~5.9个月,平均14 d;肾结石28例,输尿管结石48例,膀胱结石10例;合并肾积水51例,膀胱刺激征4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
1.2.1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
1.2.2 肾、尿连接部肾、尿酸远端尿酸血药浓度
年龄16~70岁;结石大小:横径≤0.5 cm,纵径1.0 cm;肾、输尿管连接部,或结石远端输尿管无畸形、狭窄、梗阻及手术瘢痕粘连等;结石滞留时间1年。
1.2.3 合并与物质性疾病
年龄16岁或70岁;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长期输尿管梗阻及梗阻性肾病患者;未按规定用药,或资料不全,无法判断疗效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排石颗粒(江西南昌济生制药厂,国药准字 20 g,温水冲服,每日3次。
1.3.2 车前子单次给药,少用水生动物指导患者用药,符合以下1种外环水包制备
予化痰通络通淋排石方。药物组成:半夏12 g,石菖蒲15 g,陈皮15 g,土鳖虫12 g,郁金10 g,川牛膝15 g,金钱草30 g,鸡内金15 g,海金沙12 g,石韦12 g,车前子(包煎)30 g,川芎15 g,延胡索12 g,赤芍药15 g,白芍药15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温服。同时,指导患者自行用手掌虚叩肾区。方法:双手五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使掌心空虚,双手掌面贴放于肾区,按广播体操节拍进行叩击,力度以自觉舒适耐受为宜,持续 5 min,每日早、晚各1次。
1.3.3 其他排石药物
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期间均禁用其他排石药物。患者疼痛难忍、尿路感染时予对症治疗。嘱患者多饮水,多做跳跃运动,饮食宜清淡,忌食菠菜等含草酸高的食物。
1.4 观察项目
观察2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
1.5 治疗效果标准
治愈:砂石排出,症状消失,X线摄片结石阴影消失;好转:症状改善,X线摄片结石缩小或部位下移;未愈:症状及X线摄片检查结石无变化。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2 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128例,治愈85例(66.41%),好转33例(25.78%),无效10例(7.81%),总有效率92.19%。对照组86例,治愈37例(43.02%),好转32例(37.20%),无效17例(19.77%),总有效率80.2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2 组的主要症状及症状改善率的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见,治疗组腰腹痛、镜下血尿及膀胱刺激征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2.3 副作用
2组均无不良反应。
3 下之痰瘀,通淋排石
泌尿系结石属中医学石淋范畴。《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指出“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泌不通”。《丹溪心法·淋篇》认为“淋有五,皆属乎热”。《诸病源候论·石淋候》进一步指出“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泌尿系结石系因湿热蕴结下焦,煎熬津液,浊质互凝,结而为石,阻塞气血津液所致。《景岳全书》指出“津凝血败,皆化为痰”。湿热日久,炼液成痰,阻滞血脉,瘀血内生。痰、瘀可互为因果,相互转化,在经络内互结,而成有形结石,此为泌尿系结石进一步发展的原因。病机为湿热蕴蒸,痰瘀阻络。唐容川认为“治痰勿忘治瘀,治瘀常须顾痰”,故治以活血祛瘀、化痰通络排淋为大法。化痰通络通淋排石方方中半夏燥湿化痰,软坚散结,和胃降逆;陈皮理气化痰,石菖蒲化痰通窍利浊,郁金行气散结,延胡索行气止痛,四药合用,行气活血,化痰通络止痛;川牛膝利水通淋,引药下行,与川芎、土鳖虫、赤芍药合用加强活血化瘀之力;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石韦、车前子清利湿热,通淋排石;白芍药、甘草敛阴益血,缓急止痛。全方共奏化痰通络、通淋排石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钱草能保护肾组织细胞,对草酸钙晶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海金沙能增加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