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414-2014气象应急移动(车载)系统防雷技术规范.docxVIP

DB35T 1414-2014气象应急移动(车载)系统防雷技术规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07.060 A 47 福 建 省 地 DB35 方 标 准 DB 35/T 1414—2014 气象应急移动(车载)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Meteorological emergency mobile (car) system 2014 - 03 - 04 发布 2014 - 06 - 05 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I DB35/T 1414—2014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一般要求 2 5 选址要求 2 6 直击雷防护 2 7 接地、等电位连接与屏蔽 2 8 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 3 II DB35/T 1414—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泉州市防雷中心、福建省大气探测保障中心、三明市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蔡河章、李宏图、韩伟中、季芬琴、黄声锦、李衣长、邹昌雪、江洪、黄若杉、 林茂义、林其铭、林彬。 1 DB35/T 1414—2014 气象应急移动(车载)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应急移动(车载)系统的选址要求、直击雷防护、接地、等电位连接与屏蔽、防闪 电电涌侵入措施等。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应急移动(车载)系统的防雷设计和雷电防护系统的建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802.12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第12部分:选择和使用导则 GB/T 18802.21 低压电涌电涌保护器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气象应急移动系统 The emergency mobile (car) system 具有探测、通信、服务指挥和支持保障等基本功能, 为重大自然灾害以及重大社会活动、重大工程 建设、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等需要提供现场气象应急保障服务的车载系统。 3.2 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 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泄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GB 50057 2.0.29] 4 一般要求 4.1 气象应急移动(车载)系统应根据现场实际采用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护,并充分 考虑应急服务的特点。 4.2 除接地装置需要现场安装外,其他防雷装置应在车载系统投入使用前设计、安装完毕。 4.3 气象应急移动(车载)系统在雷雨天气使用前应进行雷电防护措施的自检。 4.4 气象应急移动(车载)系统使用单位应委托具备防雷检测资质的机构每年检测一次。 2 DB35/T 1414—2014 4.5 应设置警示牌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气象应急移动(车载)系统及其防雷装置附近 3 米范围内,工作人 员应穿着绝缘鞋、绝缘手套。 5 选址要求 应根据野外作业预案并结合雷电活动规律、地理、地质、土壤、环境等条件选择作业区域,并满 足以下要求: ——避开雷电高发区域; ——靠近低土壤电阻率区域。 6 直击雷防护 6.1 应根据气象应急移动(车载)系统的特点及各类外设设备的分布, 在应急车上架设接闪杆进行保护。 6.2 接闪杆的高度及安装位置,按 GB 50057-2010 附录 D 的要求进行确定,滚球半径宜采用 45m。 6.3 接闪杆的引下线采用 50mm2 的带绝缘外皮铜芯导线通过最短路径与接地装置连接。 7 接地、等电位连接与屏蔽 7.1 设备接地、发电机接地、车体接地和防雷接地应共用同一接地装置。 7.2 车体作为总等电位连接导体与屏蔽体,车体上应就近预留接地端子。 7.3 当作业现场附近已有满足应急移动车载系统要求的接地装置时,应优先利用已有接地装置,并采 用 50mm2 的带绝缘铜芯导线就近与接地装置连接。当作业现场附近无可利用的接地装置时, 应设置人工 接地装置,接地装置应敷设在车门的另一侧。 7.4 人工接地装置宜根据处地特点,选择以下安装方式之一: a) 采用不少于三根钢质垂直接地体、长度不小于 1 米、间距宜为长度的两倍, 各垂直接地体以及 接地装置与车体预留接地端子之间的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