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⑴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 ⑵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自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 第二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第三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1) 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 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 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2)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第四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第五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2)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 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 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第六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第七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1)晚:归艭、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更具有动感。 第八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第九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第十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第十一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