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乐山大佛诗句.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赞美乐山大佛诗句 【篇一:赞美乐山大佛诗句】 目 录 李伏伽 序 1 汪岚历代诗人咏大 佛 2 唐代卷 岑参登嘉州凌云寺 作 13 司空曙题凌云 寺 14 薛涛赋凌云寺二 首 15 张拙题凌云大 像 16 薛能凌云 寺 17 齐已寄欧阳侍 郎 17 宋代卷 范纯仁寄持正都官按部嘉 眉 19 苏洵游凌云 寺 19 苏轼初发嘉 州 21 苏轼送吕昌明知嘉 州 21 苏轼送张嘉 州 21 苏辙初发嘉 州 23 黄庭坚凌云记 游 25 陆游十月一日浮桥成,以故事宴客凌云 25 陆游谒凌云大 像 26 陆游雨中登楼望大 像 27 陆游西林 院 27 陆游能仁 院 28 范成大凌云九 顶 28 吴宗旦题九顶大像 图 29 法普游九 顶 30 陈羽城下闻夷 歌 30 明代卷 李习凌云漫 兴 32 张舆大石 佛 32 魏瀚凌云寺二首(之 二) 33 颜正竞秀亭(魏瀚、颜正出联句之三) 34 王傅凌云 山 35 曾介凌云寺次岑 韵 35 尹东郊登凌云 寺 36 安磐凌云寺三首(之 三) 37 熊相凌云寺二首(之 二) 38 余承勋近河亭和前 韵 38 杨抚凌云寺二首(之 二) 39 周叙凌云 寺 40 翁溥与陈子佥宪游凌云 寺 40 陈于陛凌云寺八首(之一、 二) 41 任伦凌云大 像 42 刘隅凌云 寺 43 薛甲大佛头浮玉 亭 43 姜子羔凌云 寺 44 方可凌云 山 45 李长春凌云寺四首(之一、 二) 45 刘垓凌云饮徐 守 46 罗绲大像 石 47 袁子让凌云 寺 47 李时华凌云寺四首(之 一) 48 彭从次韵四首(之 四) 49 张鹏凌云山大佛 顶 49 清代卷 王士祯晚渡平羌步上凌云绝 顶 51 王士祯汉嘉竹枝词五首(之 五) 51 王士祯大佛 石 52 张芑凌云寺五首(之 四) 52 彭端淑大佛 崖 53 宫去矜嘉州二首之 — 53 顾光旭海通禅师 颂 54 沈清任游凌云山即事赋四律(之 三) 55 衷以埙陪游凌云山和沈澹园观察原韵四首(之一) 56 赵椿龄嘉州游凌云 山 56 白华胡范水、徐临芷两大尹招游凌云山二首(之二)(摘 录) 57 谢肇洙和作一首(摘 录) 58 张瑞游凌云次岑嘉州 韵 59 朱云焕凌云九峰咏九首(之二)(栖鸾峰) 60 李楘同人登凌云山和吴偶棠孝廉韵(摘录) 60 杨揆舟过大佛滩望凌云山 作 61 宋鸣琦登凌云游 记 62 范祖武嘉定早 发 63 张问陶壬子十二月三日与亥白兄携酒游凌云山 64 杨荣宗跋《凌云诗钞》 作 65 赵佩湘登凌云读书 楼 66 张怀溎嘉州大佛岩歌(摘 录) 66 秦武域凌云 寺 67 释了慧庚子夏俚句书呈礼汀禅 师 68 刘濖凌云山大石 佛 69 释牧牛谒峨眉转登凌云 寺 70 卢元锦侍沧云夫子登凌云山命赋(摘录) 71 颜绍伊登凌云山和卢风衣(卢元锦)茂才韵(摘 录) 71 邵銞大佛 崖 72 严学淦登嘉州凌云山望江(摘 录) 73 吴人杰奉陪沧云(李楘)学使登凌云山和作(摘 录) 74 龚传圭庚午初秋游凌云山(摘 录) 74 李崧霖长歌(摘 录) 75 李宗传游凌云山酒后长 歌 76 陈宗源青衣江打鱼歌之首(之 二) 79 王培荀嘉州竹枝词二 首 79 王应镐凌云山长歌(摘 录) 80 近现代卷赵熙凌云夜 宿 81 郭沫若重游大佛 寺 82 帅蕴德乙卯春游凌云 山 83 遍能癸酉秋为乐山川剧团演出《大佛传奇》题 83 刘君照题乐山大佛三首(之 一) 84 隆莲壬戌赴京,机中呈遍能上 人 85 张文苑凌云寺 87 先觉民嘉州竹枝词(其 四) 88 李健章别大石 佛 89 杜道生凌云大 佛 90 戈壁舟乐山大佛岩(摘 录) 91 高家骅乐山大 佛 92 李潜修乐山大佛(之 一) 92 游冀书海通上人造凌云大像刓目护赀事 93 戴兰斋天上人间最壮 观 95 王金声咏乐山大 佛 95 毛西旁凌云大佛歌(打油体)(摘 录) 97 冯广宏山即是佛(二首)之 二 99 萧蒂岩乐山巨佛 吟 99 吴金水丙戌暮春过乐山船上望东坡读书楼与大佛 102 序 中国人文风物相为因依,由来尚矣。迁客骚人每因江山胜概,发抒 其幽眇之思;而古迹名区亦以诗文翰墨之点染,增益其灵秀。湖北 武昌黄鹤楼成为我国名楼之一,和崔颢《黄鹤楼》一律不可分;而 游泰山者一诵杜甫《望岳》之诗,无不兴“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慨, 此则其尤著者也。 乐山开发始于春秋后期,最早在此建治者为开明氏。其时尚在氏族社会草昧阶段,事迹如何,已不可考。秦灭蜀,置南安,乐山始纳入郡县建制,社会经济文化亦有所发展。佛教约于东汉晚期传入乐山,今麻浩崖墓有石刻佛像可证。顾自西晋以后,中原大乱。蜀中李氏成汉政权“纵獠北徙,布满山谷。由是青衣以北,沫水以南,沦 陷荒裔,二百余年。”【注】这段时间,乐山历史几成空白。直至隋 初于乐山建立龙游县,历史

文档评论(0)

mwc1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