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华古籍诗词类诗话 蜗牛舍说诗新话.pdf

中华古籍诗词类诗话 蜗牛舍说诗新话.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蜗牛舍说诗新话.txt 蝸牛舍說詩新話 民國 范罕撰 或問予曰:古人之詩傳至今日者,大底屬高貴者居多;若平民之作,即工而獲傳,亦必附於 貴人之後。所以今日新學家,謂國詩均屬貴族產物,而一般濫跡風雅者,又往往借此為攀援 利器,以實其言。由此觀之,詩之為值益可見矣。豈古時民間製作傳者少乎?抑高貴大人之 詩果無足道歟?先生尊詩而重國體,對此宜作何解?予曰:否。詩乃平等法,決由民間創 造,不以地位高下論也。顧亦不限富貴者流,不過地位高工詩者少而易傳耳;然必真工者始 傳之遠。若孤貧之士,能詩者自較貴之為多;然取之不多,用之不宏,真好者亦不數見。若 有鴻篇傑構,亦斷不俟貴人而傳,而貴人往往爭傳之。此種原因,實因我國曆朝皆右文之 世,文字優美者,無不見貴於朝。儻非廢棄中途,亦無不見貴於俗。今之新文人得其形似, 遂誤視為貴族文字,豈不知歐洲十九世前,無論何國,均以文學為唯一生命,往往一編甫 出,價奪公卿。而科學之興,亦基於此。此雖由在位者提倡之力,實亦舉國民氣所鍾。蓋上 無倡者,下無由興;民無作者,則上亦無由倡。要之文藝一道,真賞不虛,直接國民之精 神,斷非權勢所得參與。作者未必即欲其傳,傳者亦不自知其所以傳。蓋亦作者自作,傳者 自傳之而巳矣。 或曰:近人如胡適之諸君,提倡新體解放,已將前人五七言古律諸體一概置諸不論;而先生 仍作五七言,將弁髦其學說耶?抑別有他說以自伸奧衍乎?曰:皆非也。胡之新詩,非胡自 創之。當今歐美學者均倡自由詩,解放前人一切束縛。而胡歸國後適逢國變,將順潮流,故 亦力倡新說。就詩之本源論,胡君之說是也。詩之本質尚離文字,何況區區五七言。有新體 解放之說,學者始知作詩之本能。否則浩如煙海之陳篇爛語,堆砌滿紙,以此雲詩,詩亡不 更速乎 !胡君雖主張新體,乃借新體作後來真正國詩之發軔耳,非謂五七言不成詩體也。就 胡君之意釋之,既可任意發揮情趣,又必專專學步於過去之五七言者,其事倍難,而成功尤 不可期,不若一例解放為佳。故其同人中,亦有詆斥白話詩而勸學生攻習舊詩以養才識者, 固不盡如胡說。否則陳腐雖去,而亂談瞽說,又遍塞士林矣。總之作詩不拘何體,皆能見 諦,但不可無體,新詩亦詩體也。吾之所以仍作五七言者,殆欲於難中就易。倘令我改作新 體者,正是易中求難矣。所謂難中求易者,吾得古人之消息較多於青年,詩體不能加予以束 縛。不於易中求難者,予於新詩之體裁構造形式上多費一番工夫,即於吾詩之本能上多一妨 礙也。以詩之實質論,予與胡君之志本無不同,但胡狡獪而我誠實耳。 詩之聲出於辭,辭發於意,意根於心,故詩者心聲也。若詞家則依譜填辭,辭出於聲,意會 於辭,而心聲不可見。然聲之長短高下宏纖曲折,亦自能隨作者心意而曲肖之。善此者亦可 到至處,但究竟為聲所縛,拘滯形式,方之詩歌,終有一鴻溝不能越過。非關工力,實因擬 像多耳。若作者不依舊譜,任意構造,即與詩之長短句無異。顧長短句要有真氣盤互,詞則 不須,結果必成為非詞非詩之怪品。儻再不限韻,又不成聲,即等於劇本上說白之詞,所謂 國詩恐不若斯之簡易也。須知詞之成立,本由長短句而來。天然妙好之辭,所謂詩人偶然得 之者,後人就聲勢立為不變之譜。然長短句排列之格式,至無窮也,則譜亦無窮也。假令作 詩者臨時造譜,其事固難,而實無當於作詩之旨趣。與其費無用之探索,終不成為詩,又不 成為詞,莫如嚴格區分之無譜者詩,有譜者詞,猶為當也。詩之有四五七言,元音之節奏 也,非譜也。三言促,九言長,四言莊重而不靈,宜於古樂分章奏之;八言即兩句四言,尤 重滯,六言亦然。然則最適於作詩之用者,孰有善於五七言乎。五言比四言只多一字,雖仍 莊重而靈便多矣。七言比六言多一字,比八言少一字,辭氣已能暢達。故五七言者聲數也, 非字數也;節奏也,非律縛也。單音文字之國語固有如斯之結晶體,可以寄詩聲,可適詩人 絮意修辭之用,不必與自由詩較量短長,亦不必與詞家強分優劣矣。 五七言格 (謂古體)在國詩上佔有優勝卓越之地位,不僅歷史上之關係,實由語言文字之性 質使然,前已略論之矣。今之學者所最不滿意而以為束縛思想者,要不在五七言之句格,而 在句句用五言或七言也。此亦未嘗無理由,蓋句句同樣,似無作者自由之餘地,而實大謬 也。詩未有無形式者,英國詩形式甚多,我國詞曲亦然。作詩者既不能離形式,而又生造一 形式,則莫如仍以五七言為標準。束縛僅此一項,固所以限制詩人之流情,而又能促成詩之 整個精神、整個韻味。無斯二者,終不成詩也。而此兩種格式,亦剛到好處,不放亦不拘, 作者可以運轉詞華,迴翔情志,此惟我國語中饒此性質,英美詩殆不如也。長短句則七言之 變體,仍屬七言部分,古人亦多為之。要無妨於詩之

文档评论(0)

阶梯考试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育 考试 学习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