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阁与南宋戏曲
一 台阁天台社
台亭,又称“亭”,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大众化妆广场艺术公共表演。以木板为台架,架上竖立铁杆,再把苗条体轻的儿童(或为成人)若干,化妆打扮,分数层绑在杆上,妆扮成戏曲、故事中的人物或仙佛鬼神之类,有的再饰以各种图案为背景,由多人前后抬杠(有时用舟船承载,现在有的地方用机动车运载),在迎神赛社或节庆时在街道广场上(有时在水上或露台上)游行表演。“台”可理解为承载装置的平台,也可同于动词的“抬”;“阁”则形容装置高耸,层层如楼阁。对这种民间艺术,古代文献中多称之为“台阁”1,亦有名之为“抬阁”者2;当今学者有的归之为游戏3,多数归之为游艺4。至于流传至今的各地民间称谓则五花八门,不胜枚举,有抬阁、飘色、铁棍、彩擎、高抬、彩架、扎故事、彩亭、桌子戏、龙阁等,蔡欣欣教授从各省《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舞蹈志》以及相关资料中就梳理出58种1。
抬阁之名首见于南宋,《武林旧事》卷三载:“户部点检所十三酒库,例于四月初开煮,九月初开清……每库各用匹布书库名高品,以长竿悬之,谓之‘布牌’。以木床铁擎为仙佛鬼神之类,驾空飞动,谓之‘台阁’。”2此外,还有以下记载:
《梦粱录》卷一“八日祠山圣诞”:
初八日,钱塘门外霍山路有神曰祠山正佑圣烈昭德昌福崇仁真君,庆十一日诞圣之辰。……其日都城内外,诣庙献送甚繁……台阁巍峨,神鬼威勇,并呈于露台之上。自早至暮,观者纷纷。3
同书卷二“三月(佑圣真君诞辰附)”:
诸军寨及殿司衙奉侍香火者,皆安排社会,结缚台阁,迎列于道,观睹者纷纷。4
同卷“诸库迎煮”:
临安府点检所,管城内外诸酒库,每岁清明前开煮,……各库预颁告示,官私妓女,新丽妆着,差雇社队鼓乐,以荣迎引。……次八仙道人、诸行社队,如鱼儿活担、糖糕、面食、诸般市食、车架、异桧奇松、赌钱行、渔父、出猎、台阁等社。5
同书卷十九“社会”:
每遇神圣诞日,诸行市户,俱有社会迎献不一。……又有锦体社、台阁社、穷富赌钱社、遏云社、女童清音社、苏家巷傀儡社、青果行献时果社、东西马塍献异松怪桧奇花社。6
《西湖老人繁盛录》:
开煮迎酒候所……或用台阁故事一段;或用群仙,随时装变大公。7
由上可知,台阁是由木床与铁架构成,上面由人(妓女或其他)妆扮仙佛鬼神或故事,绑结而成,架空飞动。在节庆或神诞庙会其间表演,场地为街道广场或露台上。组织者为官方或民间“社会”。由此,台阁的基本形态在南宋时已经大体确定。
台阁这种游艺形式应该是受到佛教“行像”仪式的启发而被创造的。“行像”是用宝车载著佛像巡行城市街衢的一种宗教仪式。赞宁的《大宋僧史略》上说:“行像者,自佛泥洹,王臣多恨不亲睹佛,由是立佛降生相,或作太子巡城相。”8大约第四世纪以后,行像的仪式自西域传入中原。据《魏书·释老志》载,世祖初即位(424),亦遵太祖太宗之业,于四月八日,“舆诸寺佛像,行于广衢,帝亲御门楼临观散华,以致礼敬”9。至孝文帝时于太和二十一年(497),诏迎洛京诸寺佛像于阊阖宫中,受皇帝散华礼敬,岁以为常例10。又《洛阳伽蓝记》载:
景明寺,景明年中立,因以为名。……四月七日京师诸像皆来此寺,尚书祠部曹录像凡有一千余躯。至八日,以次入宣阳门,向阊阖宫前受皇帝散花。于时金花映日,宝盖浮云,旛幢若林,香烟似雾,梵乐法音,聒动天地。百戏腾骧,所在骈比。名僧德众,负锡为群,信徒法侣,持花成薮。车骑填咽,繁衍相倾。11
有元一代,尚未发现有关台阁的记载。入明之后,台阁重新出现在文人的笔下。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载,弘仁桥位于左安门外东四十里处,桥东有元君庙,祀泰山天仙圣母。每岁四月十八日,为元君诞辰,都城士女进香,金鼓齐鸣,彩旗飘摇,伞盖铺天,热闹非凡。其中:
又夸儇者,为台阁,铁杆数丈,曲折成势,饰楼阁、崖木、云烟形,层置四五婴,扮如剧演。其法,环铁约儿腰,平承儿尻,衣彩掩其外,杆暗从衣物错乱中传下。所见云梢烟缕处,空座一儿,或儿跨像马,蹬空飘飘,道旁动色危叹,而儿坐实无少苦。人复长竿掇饼饵,频频啖之。路远,日风暄拂,儿则熟眠。12
这是北方京城的台阁表演。这里,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台阁铁杆之做法,而且指明“扮如剧演”。台阁原产地江南地方的情况如何呢?张岱在《陶庵梦忆》中生动地记述了越中枫桥杨神庙迎台阁盛况:
枫桥杨神庙,九月迎台阁。十年前迎台阁,台阁而已;自骆氏兄弟主之,一以思致文理为之。扮马上故事二三十骑,扮传奇一本,年年换,三日亦三换之。其人与传奇中人必酷肖方用,全在未扮时一指点为某似某,非人人绝倒者不用之。13
枫桥镇在浙江省诸暨市,杨神庙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供奉敕封紫微侯的杨神,称紫微侯庙,近人又称枫桥大庙。庙内有钟楼、鼓楼、前厅、戏台、中厅、后厅、东西厢房等建筑。整座庙宇雕梁画栋,造作精致,气氛雄伟。清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太平军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