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节仪式的教育功能.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节仪式的教育功能 一、 北京回族的“哈节” (一) 从“巫头岛”到“哈亭” 哈萨克斯坦节的起源充满了神话色彩。“据说在白龙尾的海面上有很多蜈蚣精,许多人翻了船,吃了很多东西。如果镇海王子想做很多努力征服蜈蚣精,他会用乞丐的船跑到白龙蜈蚣洞,先用船夫煮熟的南瓜突然失去了蜈蚣的大口,使蜈蚣的精髓发芽。”。蜈蚣精被烫死后断为三节,头部随海潮漂流至如今的巫头岛,身部漂流至山心岛,尾部漂流至尾岛,京族三岛村名由此而得。蜈蚣精被除后,京民安康、渔农丰收,为感谢镇海大王之恩,在三岛上都建有哈亭供奉。一年一度祀神祭拜,歌舞娱乐。它反应了京族人民的生活、文化、风俗习惯,从此流传至今已将近五百年的历史。”(摘自尾哈亭外的“京族哈节历史简介”石碑) (二) 麻黄神位与神位 哈亭是京族村落的标志性建筑物,是举行“哈节”的最为神圣的场所。尾哈亭于2002年重建,面积为1100平方米,耗资40万元。从外形看,哈亭采用的是庙宇式的建筑。内部结构具有严格的划分,分为正殿和左右偏殿,而正殿又分为龙庭和宫廷,龙庭一般只准神职人员进入。与其他民族的祭神仪式相比较,京族“哈节”的最大特点是神祖共祭,即“祭神”和“祭祖”同时进行。(根据对尾哈亭“翁记”的访谈整理) 哈亭是神庙,龙庭内供奉着五位大王的神位,包括白龙尾镇海大王、高山大王、广进大王、点雀大王、兴道大王。镇海大王是主神,其余四位是副神。京族人民认为这五位神仙各司其职,共同保佑他们的幸福安康。 哈亭也是祠堂,供奉着京族人的祖先。相传京族是由十二位不同姓氏的越南祖先追逐鱼群来到一个地方,看见这里物产丰富,气候宜人,便定居下来,经过五百多年的繁衍,发展成如今两万多民众的京族三岛。供奉十二位祖先的牌位设在五位神仙的两边,统称为“左昭”、“右穆”。后来有三种人死后也供奉在哈亭中:一为有功者,即生前为国家和人民、为村里和哈亭做贡献较大的人;二为买厚者,即生前没有子女的老人,把土地或资产捐给村里和哈亭的;三为圣神需要者,由神的“降生童”(指附有神力的男子,尾现在的降生童姓阮)指定,一般是一些年轻死者,男的生前精明能干、女的长得比较漂亮。而生前率领京民抵御外敌,做过特殊贡献的“阮大将军”和抗法英雄“杜光辉”,则分别另立牌位纪念。阮大将军牌位在五位圣神的右边,杜光辉的牌位在前边。上述几种人都是由族人向当时的“翁村”(“亭长”)申请,经“长老”们共同商议后向神请示,在神位前卜卦得“胜珓”(即“阴阳卦”,卦由两块半月形檀木做成,卜卦时一块朝上凸起,一块朝下凹进,连续三次即为“胜珓”)后通过,并写入哈亭的有关祭文中永久保存并留传给后人。所以十二位祖先加上后世吸纳进来的二十一位先人、阮大将军和杜光辉,现在哈亭供奉有三十五位祖先。(根据对尾哈亭“香公”的访谈整理) (三) “哈萨克斯坦节”的过程 哈节仪式的进行共分为迎神、祭神、乡饮、送神四个环节: 1. 迎神—“迎神” 六月初九日中午十一时左右开始迎神。迎神队伍从“哈亭”出发,领头的旗帜为国旗,后面紧随数十面画有各种图案的彩旗,一路上敲锣打鼓,鞭炮齐鸣。迎神队伍由身着仪式专用礼服的神职人员、尾村的普通村民及回乡人员组成。 迎神队伍先到海边朝着海对面白龙半岛上的镇海大王庙请回镇海大王,然后再到后山上的高山大王庙请回高山大王。请神时,“翁祝”先诵读祝辞进行祷告,接着“香公”在神灵牌位前占卜得“胜珓”后,表明神灵已同意村民们的祈福并且上座,随即放一挂鞭炮,将神仙请回到哈亭。“关梁”是迎神的最后一项仪式,即由“哈头”抬出一根红色圆木(俗称“封庭杆”)悬空横放于哈亭中间的两根柱子之间,意为留住迎回的神灵,同时不让各种与哈节无关的鬼神邪灵进入哈亭。十二点三十分,“关梁”之后,迎神结束。 2. 祭祀服装的过程 迎神之后即开始祭神。祭神仪式要持续七天,分为“大祭”和“小祭”。迎神第二天即农历六月初十是“大祭”,随后几天都是“小祭”。“大祭”约持续两个小时,“小祭”约一个小时。“大祭”之所以比“小祭”隆重,在于当天为神灵提供了“象”,即神台前供奉一头生猪。“象”有两种含义:一是取吉祥的谐音,二是作为给神灵供奉的大象的替代品。(越南哈节除了用烤熟的全猪供奉外,还有纸糊的大象作为神的坐骑。京族哈节来源于越南哈节,且经过500多年的演变,融合了广西壮族的文化,类似于壮族人做法事时宰杀公鸡作为马的替代品,俗称“鸡马”或“马”,故“象”名称未有变化,而形式已经改变。)古时,养“象”指的是由上年哈节结束后选出的八个新“哈头”分别饲养八头猪,饲养期间要保持猪的清洁,也不能打骂。在当年祭神仪式开始前由“长老”从中选出养得最肥大、毛色最纯正的猪作为“象”供奉。再挑选出养得最瘦小、最肮脏的猪,由其主人赶着绕哈亭三圈示众,作为惩罚。(根据对尾哈亭“翁记”的访谈整理) 祭神前全部祭祀人员都要穿戴正式的祭祀服装,走到宫廷中间

文档评论(0)

182****7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