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3课时 电磁感应 交变电流和光学实验
命题规律 1.命题角度: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同时练习使用游标型测量头).2.常考题型:实验题.
题型1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
1.实验前应首先查明线圈中电流的流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之间的关系,判断的方法是:用一节干电池与电流表及线圈串联,瞬间接触,记录指针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
2.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只要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就产生感应电动势,若电路闭合,就会有感应电流.
3.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磁通量增加;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磁通量减少.
例1 (2019·浙江4月选考·21)在“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实验中,实物连线如图甲所示.感应线圈组的内外线圈绕线方向如图乙粗线所示.
(1)接通电源,闭合开关,G表指针有大的偏转,几秒后G表指针停在中间不动.将滑动变阻器的触头迅速向右滑动时,G表指针________(填“不动”“右偏”“左偏”或“不停振动”);迅速抽出铁芯时,G表指针________(填“不动”“右偏”“左偏”或“不停振动”).
(2)断开开关和电源,将铁芯重新插入内线圈中,把直流输出改为交流输出,其他均不变.接通电源,闭合开关,G表指针________(填“不动”“右偏”“左偏”或“不停振动”).
(3)仅用一根导线,如何判断G表内部线圈是否断了?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左偏 右偏 (2)不停振动 (3)短接G表前后各摇动G表一次,比较指针偏转,若指针有明显偏转,则线圈断了;若指针偏转不明显则线圈未断
解析 (1)滑动变阻器触头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电流增大,内线圈的磁通量方向向下,且大小增大,根据楞次定律可判断外线圈内的感应电流方向从A接线柱流入,故G指针向左偏.抽出铁芯时,磁通量减小,G表指针向右偏.
(2)把直流输出改为交流输出后,外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断发生变化,故G表指针不停振动.
(3)若G表未损坏,短接G表,并摇动G表,由于电磁阻尼作用,指针的偏转幅度要比不短接G表摇动时的幅度小,若G表内部线圈断了,短接时回路不闭合,指针偏转幅度较大.
题型2 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1.原理:保持原线圈电压不变,多次改变原线圈、副线圈的匝数,记录下每次的副线圈匝数和对应的电压值.探究原、副线圈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2.注意事项
(1)在改变学生电源电压(交流)、线圈匝数前均要先断开开关,再进行操作.
(2)为了人身安全,学生电源的电压不能超过12 V,不能用手接触裸露的导线和接线柱.
(3)为了多用电表的安全,使用交流电压挡测电压时,先用最大量程挡试测,大致确定被测电压后再选用适当的挡位进行测量.
例2 为完成“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必须要选用的是________(多选).
A.有闭合铁芯的原、副线圈
B.无铁芯的原、副线圈
C.交流电源
D.直流电源
E.多用电表(交流电压挡)
F.多用电表(交流电流挡)
用匝数na=60匝和nb=120匝的变压器,实验测量数据如下表
Ua/V
1.80
2.80
3.80
4.90
Ub/V
4.00
6.01
8.02
9.98
根据测量数据可判断连接电源的线圈是____________.(选填“na”或“nb”)
答案 ACE nb
解析 为了完成变压器的探究,需要使用交流电源变压,故选用多用电表的交流电压挡.为了让变压效果明显需要含有闭合铁芯的原、副线圈.由于有漏磁,所以副线圈测量电压应该小于理论变压值,即nb为输入端,na为输出端.
题型3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1.一个重要实验步骤:在玻璃砖的另一侧插上P3,使P3挡住P1、P2的像,再插上P4,使P4挡住P3和P1、P2的像.
2.三个数据处理的方法
(1)计算法:由n=eq \f(sin θ1,sin θ2),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n值,并取平均值.
(2)图象法:作sin θ1-sin θ2图象,由n=eq \f(sin θ1,sin θ2)可知其斜率为折射率.
(3)单位圆法:以入射点O为圆心,作半径为R的圆,如图所示,则sin θ1=eq \f(EH,OE),sin θ2=eq \f(E′H′,OE′),OE=OE′=R,所以用刻度尺量出EH,E′H′的长度就可以求出n=eq \f(sin θ1,sin θ2)=eq \f(EH,E′H′).
3.两个减小误差的实验要求
(1)实验时,应尽可能将大头针竖直插在纸上,且P1和P2之间、P3和P4之间、P2和O、P3与O′之间距离要稍大一些.
(2)入射角θ1不宜太大(接近9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专题22.27 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docx VIP
- 元宵节英语介绍PPT.pptx VIP
- 云南省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额说明.pdf VIP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docx VIP
- 优衣库2025年供应链与消费者需求变化研究报告.docx
- 全过程工程咨询.pptx VIP
- 13J10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构造(OCR).pdf VIP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试卷 Unit 3单元测试卷.docx VIP
- Office高效办公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5年西安欧亚学院.docx VIP
- h5开发合同模板(3篇).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