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豆瓣酱在不同油温下挥发性成分分析
?
?
赵驰,李治华,董玲,赵正,何春华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成都 610066;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成都 610066)
郫县豆瓣起源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民间,距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由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已于2008年入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1]。郫县豆瓣主要原材料为蚕豆、二荆条红辣椒、小麦粉,通过制曲、发酵、酿晒、后熟等过程制作而成,其具有酱香浓厚、味辣香醇、瓣粒酥脆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是川菜制作中必不可少的调味料,被誉为“川菜之魂”[2]。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利用特殊材料进行吸附和解吸以富集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其操作简单,重复性强,准确度高,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中[3-5]。在对豆瓣酱风味解析方面,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市售豆瓣酱风味物质解析和鉴定;对不同后熟时间豆瓣酱中风味物质差异比较;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通过柱前衍生法对豆瓣酱中非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以及对郫县豆瓣整个制作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追踪,探究其风味形成机制[6-9]。但是郫县豆瓣作为初级加工食品,其附加值较低,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小,进而多数企业开始对其进行炒制再加工,例如特色火锅料,下饭菜等[10]。本研究拟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100,140,180 ℃油温下豆瓣酱挥发性成分进行解析,为豆瓣酱进行炒制深加工提供数据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豆瓣酱:丹丹郫县豆瓣;大豆油:金龙鱼精炼一级;东美 DT-530手持式红外线测温仪;控温电磁炉 锐椒电器有限公司;分析天平 Ohaus Corporation;固相微萃取头(75 μm) 上海安谱实验科技有限公司;Intuvo 9000 GC System-5977B MSD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色谱柱(DB-WAX UI,30 m×0.25 mm×0.25 μm) 美国安捷伦公司。
1.2 样品制作
准确量取100 mL调和油于电磁炉铁锅中,加热4 min至温度稳定在实验温度附近,再将事先用天平称取的30 g豆瓣酱倒入其中,持续翻炒5 min,随后关闭电磁炉,自然冷却,此过程翻炒不停止,直至温度趋于室温。
1.3 挥发性成分分析
在20 mL顶空瓶内加入10 g炒制豆瓣酱,将顶空瓶在70 ℃条件下平衡5 min,插入顶空瓶中于70 ℃萃取60 min后拔出,插入230 ℃气相色谱仪进样口解吸5 min。
1.3.1 GC-MS条件
载气(He)流速1 mL/min;自动无分流进样;柱温箱起始温度为40 ℃,维持5 min,升温速度为5 ℃/min提升至60 ℃,然后以2 ℃/min提升至120 ℃,最后以10 ℃/min提高至250 ℃,维持3 min;电离方式为EI(electron ionization);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 ℃;接口温度280 ℃;扫描质量:20~480 u。
1.3.2 定性定量分析
对GC-MS得到的各温度处理豆瓣酱质谱数据与NIST 11标准谱库进行检索;采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各挥发性物质的相对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HS-SPME-GC-MS)对常温以及经过100,140,180 ℃油温处理的4组豆瓣酱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GC-MS总离子色谱图见图1。
图1 不同油温处理的豆瓣酱挥发性成分的 GC-MS总离子流图Fig.1 Total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of Pixian broad bean paste treated at different oil temperatures analyzed by GC-MS
注:(1)为常温豆瓣酱;(2)为100 ℃油温处理豆瓣酱;(3)为140 ℃油温处理豆瓣酱;(4)为180 ℃油温处理豆瓣酱。
通过NIST 11标准谱库对各温度处理豆瓣经挥发性物质进行检索,结果见表1。
表1 HS-SPME-GC-MS分析不同油温处理的 豆瓣酱挥发性成分结果Table 1 Analysis of volatile component of Pixian broad bean paste at different oil temperatures by HS-SPME-GC-MS
续 表
注:“-”表示未检出。
由表1可知,在常温下豆瓣酱中共检出物质29种,其中醇类物质7种(34.59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