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本地控制器编制说明.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路隧道本地控制器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目 录 一、工作简况 1 二、标准修订原则与确定主要内容的依据 3 三、主要试验的分析综述、技术经济论证与预期经济效果 29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 30 五、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其他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30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结果和依据 30 七、标准过渡期的建议 30 八、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31 九、其他应予以说明的事项 31 1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截止到 2021 年末,全国公路隧道 23268 处、2469.89 万延米,复合增长率 约 14.73%;其中 2021 年特长隧道 1599 处、 717.08 万延米,长隧道 6211 处、 1084.43 万延米。公路隧道建设与保有规模庞大, 隧道机电自动化系统一般包括 消防、交通监控、照明系统、通风系统、火灾报警、信息管理系统等子单元,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一种典型的自动化和工业控制产品,作为隧道机电系统 的关键设备应用广泛,2019 年产值达 102.8 亿元,其中涉足公路应用的国内外知 名厂家有施耐德、ABB、艾默生、霍尼韦尔、菲尼克斯、西门子、欧姆龙、 三菱、 台达、永宏、和利时、汇川、 信捷、广成、浙大中控、博通等十余家,并覆盖 了建筑智能化和工业自动化领域。当前技术进步快,隧道管理的安全、可靠性、 低能耗和功能多样需求不断增多,工艺水平与专业模块化要求也在不断细化增 强。 《隧道可编程控制器》(JT/T 608—2004)实施十余年来, 随着我国高速公 路建设特别是智慧公路建设和发展,对于隧道监测、控制的可靠性、实时性、 智能性、安全性等要求日益提升,隧道可编程控制器在功能、性能上可得到了 一定拓展。同时,考虑到基于工业机的隧道控制器也被大量采用,为此,本标 准拟修订部分技术过时不适用的条款,同时增加部分目前较普遍的新增功能要 求。 2022 年 11 月,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下达 2022 年交通运输标准化计划(第 二批)的通知》(交科技函〔2022〕645 号)予以修订,计划编号: JT 2022-51。 归口单位为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二)主要工作过程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接到标准修订计划任务后,立即着手进行标准 修订工作,主要工作过程如下: 1.2022 年 12 月,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牵头成立了标准起草组。起草 组广泛调研了国内外有关公路隧道本地控制器相关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 势,梳理标准修订需补充或完善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提出了标准修 订的原则、编写思路及人员分工。 2 2.2023 年 1 月~3 月,标准起草组调研国内外公路隧道本地控制器及其相 关产品、元器件、测试方法的标准规范,确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开展研究 工作。 3.2023 年 4 月~6 月,通过试验、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标准起草组确定标 准修订的主要内容,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初稿。 4.2023 年 7 月,召开专家征求意见会, 对标准框架、内容等进行意见征集, 并根据专家反馈意见对征求意见稿初稿进行进一步完善, 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三)起草单位 在本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起草单位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和大量的试验验证工 作,得到了相关单位的支持、协助,取得了大量试验数据和标准制定建议,保 证了标准的制定质量。本标准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主持编制,起草单 位名单分别如下: 1.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2.中路高科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3.联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广东智视云控科技有限公司。 (四) 主要起草人及所做工作 参与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及分工见表 1。 表 1 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分工 序号 姓名 单位 分工 1 包左军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负责编写组的组织、协调,负责标准整 体技术架构和编写质量控制,并负责第 5 章功能要求、 配置要求、电气安全性 能以及第 6 章相应试验方法的编写。 2 储诚赞 中路高科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负责第 5 章信息安全技术要求以及第 6 章相应试验方法的编写。 3 田晓辰 中路高科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负责第 5 章电磁兼容性能、环境适应性 能等技术要求以及第 6 章相应试验方法 的编写。 3 序号 姓名 单位 分工 4 邵宗凯 联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负责第 3 章、第 4 章编写,以及试验方 法验证。 5 朱立伟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负责第 5 章防护等级、防雷及过电压防 护、可靠性等技术要求以及第 6 章相应 试验方法的编写。 6 杜妍 中路高科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负责第 7 章、第 8 章编写。 二、标准修订原则与确定主要内容的依据 (一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