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血痹”医案42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血痹医案42例,以供大家参详。
1
湿痰滞于膜络之间,腰背攻痛如虫咬状。是为血痹之候。
久防瘫痪。
生茅术 法半夏 白芥子 秦艽 白蒺藜 陈皮 生于术瓜蒌仁 威灵仙 苡仁 生姜汁
痰郁滞于脾络,肌肤肢体呆重;脉弦滑。当用化痰健土法。
炒黄连姜汁拌 焦茅术 炒枳实 茯苓 白芥子 炒山栀姜汁拌 法半夏 瓜蒌皮 陈皮白蒺藜
何书田
2
董,脉数色夺,久嗽经闭,寒从背起,热过无汗。
此非疟邪,由乎阴阳并损,营卫循行失其常度,经云阳维为病苦寒热矣。症属血痹成劳,为难治。
痹阻气分,务宜宣通。[血痹成劳]。
生鹿角、川桂枝木、当归、茯苓、炙草、姜、枣。另回生丹二服。
叶天士
3
蒋,阳微气阻,右脘痛痹,据云努力痛起,当两调气血,[胃阳虚气滞血痹]。
延胡、半夏、厚朴、橘红、桂枝木、良姜、瓜蒌皮、茯苓。
叶天士
4
谭某,男,4岁
初诊(1991年11月7日)
患儿于六个月前发现双下肢小腿肌肉肥大坚实,腿距较宽,步行不稳,走路易跌,上楼不能屈腿,只得爬行而上,从卧、坐位站起困难。
曾在某市级医院检查: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化验尿素氮6.78m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2.5U,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9.5U,肌酸磷酸激酶253.9U。
尿常规(-)。
肌电图示肢体有纤颤,正尖波,股内侧伸肌运动单位时限稍突(界限性),为肌原性损害。
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假肥大型)。
住院一月,应用肌营养药、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E等,未获改善,遂来求治。
询之患儿出生后有“立迟”、“行迟”病史,渐至步履不稳,上楼必须爬行,纳便尚调,视其舌淡苔薄而干,按之脉细小涩,两小腿粗大坚实,按之不痛。辨证为先天胎赋不足,气虚血凝,乃《金匮》之“血痹”是也。
先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益气通阳,活血行痹。
炙黄芪6克 桂枝3克 赤芍9克
当归9克 川牛膝9克 炙甘草3克
薏苡仁12克 桃仁9 克 宣木瓜6克
随症酌情加入鸡血藤 15克,忍冬藤15克。
二诊(12月5日)
服药一月,左腿腓肠肌已转软,步行较前为稳,惟面少华,神委倦怠,肢软无力,舌质淡红,苔薄转润,尚觉口干。
乃阳气得行,血运已通,然气血本亏,筋失濡养,再拟气血双调,通络行痹。
炙黄芪10克 党参6克 赤白芍(各)6克
当归9克生地15克 乌梅6克
怀牛膝9克桑枝10克 宣木瓜6克
鸡血藤10克
三诊(1992年2月27日)
调治三月余,小腿肌肉假性肥大渐消,已趋正常,行走平稳,复查肌酸磷酸激酶55.2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8U。
患儿舌红苔净,二脉沉细濡软。
药已奏效,痹虽宣启而气血仍虚,肝血不充而筋脉失养,再予益气养血,润肝濡筋为治。
炙黄芪6克 党参9克 当归6克
天冬9克 麦冬9克 黄精9克
花粉9克 忍冬藤15克 鸡血藤15克
服上方半月,步行如常,已能直立提腿登楼。再拟原法巩固之。
【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种遗传性家族性疾病,是儿科少见的顽重病症,先见肌肉假性肥大,活动受限,继之发展为进行性肌萎缩,能存活至青春期以后者不多。
中医一般归属痿证,多从补益肝肾,健筋壮骨治疗。
本例属假性肥大型,患儿小腿坚粗,步行易跌,肢体麻木不仁,舌淡少苔,脉细小涩;又兼生后即有“五迟”之象,符合《金匮》“血痹阴阳俱微……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之证。
诚如《诸病源候论》所云:“血痹者,由体虚……邪入于血而痹”是为正虚阳气不足,致使风气得以直入血中,阴血凝涩,血运不畅遂成痹。
宣可决壅,通可行滞,而阴阳形气俱不足,当调之以甘药,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出入。
黄芪益气,桂枝通阳;芍药入营,合当归、桃仁活血养血;佐牛膝、苡仁、木瓜平肝通络缓其转筋拘挛,共奏益气通阳,理血宣痹,兼调营卫之功。服药一月,阳通痹宣,血中之邪随阳气通达而出,遂使下肢转软,步履趋稳。
邪去正虚,二诊顾其里虚,去桂枝之宣通,增参、地培补气血,配桑枝、鸡血藤通络柔筋。
调治三月,不但肢体转和,复查血清酶均降至正常。三诊善后,重在扶益肝肾,酌加二冬、黄精滋阴柔筋。
董师疗疾素重求因,精于辨证,条分缕析,按八纲,分气血,初起里虚邪入,先予通阳益气,活血宣痹祛邪为急;终以益气养血,培补肝肾,补虚图本。
常谓不可拘于现代病名,见症治症,执一方治一方,则易入歧途而罔效,须识病而明理,细辨而应变,祛邪而扶正,终获步行如常,顽证得瘥。
董廷瑶
5
石,三四,先有骨痛鼓栗,每至旬日必吐血碗许,自冬入夏皆然,近仅可仰卧,着右则咳逆不已。
据说因怒劳致病,都是阳气过动,而消渴舌翳,仍纳谷如昔。姑以两和厥阴阳明之阳,非徒泛泛见血见嗽为治。[怒劳血痹]。
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又,石膏、生地、知母、丹皮、大黄、桃仁、牛膝。
叶天士
6
秦某,男,49岁,已婚。
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