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他乡与故乡》读后感.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莫问他乡与故乡》读后感 常冰潇 季羡林先生是当代的大家,在中国古典文学、语言学、佛学、 教育学等领域都有极深的造诣。只有自己深入了解,才能给学生 传递最恰当的知识。查阅有关他的资料时,我翻阅清华大学校史, 看到了我们未曾知道的一些故事,了解越多越肃然起敬。 93年,清华大学进行第一批德国交换研究生的选拔,有季羡 林、曹禺、张骏祥、田德望、李长植、乔冠华、任华、朱庆永等 18人申请,最终只录取了季羡林、乔冠华、敦福堂三人。这些人 清华最优秀的人才,能从这些人里脱颖而出,更是不容易的。 季羡林的家境并不好,能够坚持读书,是经历了好些困难的。 到德国留学,还是打败了一众优秀学子才取得的机会,他对学习 的态度自然是珍惜而热爱的。 然而当时有很多人,家庭条好的人都到德国留学,却并不是 都像季羡林三人一样的学习态度。在《初抵柏林》中,季羡林写 道:“当时在柏林的中国留学生,人数是相当多的。原因并不复 杂。到德国来镀的是24金,在中国社会上声誉卓著,是抢手货。 所以有条的中国青年趋之若鹫。这里有吃,有喝,有玩,有乐, 既不用上学听,也用不着说德国话。”这些人只图一个国外留学 的美名,以此换取一些实际的利益。而这些人,没有什么求知的 真心,白白浪费了绝好的学习机会。 工,只在每事问。” 这篇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问的重要性。我们完全可以遇到不 会的题就像别人请教,要学会拜能者为师。在求知的过程中,我 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要对一个问题去不 懈探求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宋濂冒雪访师。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 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 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 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 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 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 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 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 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 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 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看,古人都知道勤奋好问。在学中文,在问中学,我们才会 学到更多的知识。让我们加油,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人。 现在的孩子们何尝不面临着一样的问题。社会衡量人的标准 是财富至上。学习也被拿来功利地衡量,是否有用。有什么用。 你的知识值多少。 “读书无用论”的横行之下,学习既不是唯一的出路,生活 中又有各种各样的诱惑,学生的求知欲已不知道被消磨了多少。 又如“文科无用”的观念,从何而来。一一挣不了大钱。 “学习”在现代社会是普遍缺失的。每当看到人人手中拿着 手机沉迷其中,真如同宗教里面吸人心魄的“邪术” 一般,就感 觉到一种绚烂的荒芜。综艺、影视、娱乐、论坛,段子横行,所 有的人都用这一样的句子、一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还生怕自己 跟不上时代,学不会新兴的词句。这是网络的时代,是消费的时 代,是娱乐至死的时代。 花花世界,令人沉醉,可是关上手机之后呢。只剩下疲惫的 双眼,和转不动的大脑。学习的能力已经被人们丢弃了。 一边读这本书,一边对照现实。直让人感叹一一太阳底下没 有新鲜事。 正是如此,越读下去越是让我感怀深刻一一德国的老师们, 严厉与严谨到不近人情的地步。 《我的老师们》一文中,季羡林引用这样一段话:“德国19 世纪的伟大东方语言学家埃瓦尔德说过一句话:‘教语言比如游 泳,把学生带到游泳池旁边,把他往水里一推,不是学会游泳, 就是淹死,后者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 季羡林的老师瓦尔德施密特,就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把梵 文的基础教给学生后,季羡林觉得很简单,没什么压力。谁知第 二堂,老师根本不讲解枯燥的语法知识,而是直接开始带领学生 练习繁难的语句。一开始练习,季羡林便冷汗涔涔,磕磕绊绊, 说不出来,颇觉吃力。 这一给了他当头棒喝。怎么才能理解这么难的东西呢。季羡 林开始了预习,为了两个小时的,他足足努力了两天,他说:“我 自己觉得,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自己懂得什么不懂什么,只有自己最清楚,依照自己的学情, 充分预习,学习才有了最大的收获。他的老师在无形中,给了他 压力,让他在压力中形成了自觉求知的习惯。多么优秀的老师, 多么有效的教学方式。 今天这样的时代,对老师的要求实在可以称得上苛刻。但是, 春秋时期礼乐崩坏,才有孔子存在的意义。时代日新月异,孩子 学习的欲望和能力都在被剥夺,这大概才显得出教师存在的意义。 北宋教育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 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敢说自己有如此能力,但是总可以尽 一

文档评论(0)

183****07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22143242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