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芭蕾舞团创建50周年之路.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中央芭蕾舞团创建50周年之路 1959年12月31日,仅五年的北京舞蹈学校正式成立了实验芭蕾舞团。这是新中国第一个专业芭蕾舞团,也是中央舞蹈团的前身。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五十年相对于五百年世界芭蕾历史来说只是短暂的瞬间,而中芭仅用五十年时间就完成了从艰苦创业到成为世界名团的辉煌历程五十年来,中芭人追逐着一个又一个梦想,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辉煌。抚今追昔,让我们穿越时光,一同感受中国芭蕾早期的光荣岁月…… 在隆重庆祝中央芭蕾舞团建团5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感恩之心,铭记在中国芭蕾草创时期无私奉献的奠基者们,他们奋斗开拓的精神永远值得后来人发扬光大。 完整、系统学习和引进俄罗斯芭蕾学派的教学体系是从1954年开始的。在北京舞蹈学校成立之前,首先组建了“文化部舞蹈教员训练班”,旨在为即将建立的舞蹈学校培养师资。主持教学工作的是第一位来华的前苏联舞蹈专家伊莲娜。她精通芭蕾教学法,曾在东欧诸国任教,办学经验丰富。 训练班设在北京东城香饵胡同内的一座四合院里,北房打通了两边墙,扩成一间大教室,东西两厢作为小教室都铺上了地板。训练班分四个专业组,即: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芭蕾舞、外国民间舞(性格舞)共46人。芭蕾组的学员有戴爱莲、曲皓、张旭、丁宁、袁水海、吴湘霞、陈伦、刘碧云、尹佩芳等,外国民间舞组包括陆文、夏静寒、王兆雄、赵宛华等。 1954年2月25日,“文化部舞蹈教员训练班”举行了开班仪式,周扬、曹禺、吴晓邦等各方面领导出席。为了赶在当年的9月建校,必须在五个月内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学习是异常紧张的,学员们早、中、晚三段时间都泡在教室内。伊莲娜老师不愧是一位严厉和经验丰富的舞蹈教育家,她言传身教,使大家自始至终保持着旺盛的学习和工作热情。1954年7月25日举行了结业典礼,时任文化部部长的沈雁冰亲自签署了结业证书。经过国家考试,我国第一批专业芭蕾舞教师诞生了。 1954年9月6日,北京舞蹈学校正式建立(今北京舞蹈学院),在白家庄新校址举行了开学典礼,共有学生198名,一至六年级同时招生,高年级的学生大都来自全国各地的演出团体,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和舞台表演经验。除了四门舞蹈专业课外,学生还要学习文化课和音乐课。 建校不到一年的1955年6月,北京舞蹈学校举行了首次对外实习演出,表演了《四小天鹅》、《西班牙舞》等一大批中、小型舞蹈,周恩来总理和中宣部、文化部领导到场观看,给予了热情的鼓励。 在伊莲娜之后,北京舞校还邀请了前苏联的外国民间舞专家列舍维奇、编导专家查普林和古雪夫、双人舞专家谢列勃涅尼科夫、女班高年级专家鲁缅采娃。 当时主要是学习和借鉴前苏联的经验,虽然芭蕾传到俄国已是17世纪下半叶,但发展很快,俄罗斯学派在国际芭蕾舞坛上具有重要地位。我国当时以俄罗斯学派奠定自己的芭蕾基础,并全面借鉴前苏联舞蹈教育的各种经验,是十分有益的,专家们对学校的专业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中国年轻的芭蕾舞教员,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下,边实践、边提高,既做教员,又做演员,大家反映:“即使是去苏联留学,也不见得会遇到这样强的教师阵容,这是时代给予我们的幸运。”正是在前苏联专家和中国年轻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才培养出了中国的第一代芭蕾舞教员、演员和编导,他们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中国芭蕾舞的奠基人”。 1955年,北京舞蹈学校开办了文化部第一届舞蹈编导训练班,由俄罗斯共和国功勋演员查普林执教,考生来自全国各地的舞蹈团体。苏联的舞剧编导理论当时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编舞技法、戏剧结构,到表现手法、小品实习,使学生掌握舞蹈编导的全面知识。学员有贾作光、李承祥、王世琦、栗承廉、赵宛华、郭冰玲、汪兆雄、黄伯寿等24人。 查普林还为舞蹈学校编排上演了芭蕾舞经典剧目《无益谨慎》(又名《关不住的女儿》),它应该作为中国人表演的第一部大型芭蕾舞剧目载入史册。当年周恩来总理出席观看,查普林在剧中反串地主婆,周总理夸奖他是“苏联的梅兰芳”。 1957年下半年,北京舞蹈学校将在校的八个班学生合并成“民族舞剧科”和“欧洲芭蕾舞剧科”,前者由李正一负责,后者由张旭负责,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时更集中,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有利于芭蕾舞和中国民族舞的独立发展,为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芭蕾教学体系积累经验。 1958年,前苏联专家古雪夫主持了文化部第二届舞蹈编导训练班,助教李承祥、栗承廉、王世琦,学员有张毅、章民新、刘少雄、房进激、韩统山、游惠海等16人。 古雪夫早年是一位优秀的芭蕾舞演员,尤以双人舞见长,被尊为“托举之王”,退出舞台后从事古典芭蕾教学和编导工作。古雪夫选择《天鹅湖》作为北京舞蹈学校的第一个演出剧目,除了考虑到《天鹅湖》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外,也更多注重其训练价值,让年轻的中国学生得到严格、全面的古典芭蕾的舞台实践,继续巩固课堂上学到的技巧。《天鹅湖》于195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