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
2.7《父亲的病》自读任务单
学习目标
1. 理解本章节主要内容。
2. 自主完成各章节测评。
学习资源
《父亲的病》、导读微课、思维导图、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
任务一:阅读下面的资料,初步了解本章节概况
本文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文章先描述了一位“名医”,出诊费便是一元四角,一夜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但他要一百元出诊费才肯动身。而治起病来,却是“瞒”病人,模棱两可地说他明白了。病人都死了,他还能从容地继续开药方。这位“名医”隔日便到“我”家为父亲看病,持续了整整两年,可想“我”家为此耗资甚多。他还不断为自己制造舆论,将自己与真正的名医相提并论。还大费周章地要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作为药引。实在没辙治好父亲的病之后,便拉陈莲河来替罪,自己脱身了。而那位脸长而胖的所谓“名医”陈莲河也是“巧妙”地使用连环套诈骗周家,先是要“蟋蟀一对”做药引,还要是“原配”的。还有一种特别的叫败鼓皮丸的药丸;又哄骗着买点在舌上的灵丹;最后又瞎扯着前世的冤愆。后来我们看清了陈莲河的把戏,不再跟他周旋了。陈莲河还是康健着,春风得意着。而父亲的病情却是逐渐加重,喘气颇长久。“我”有时竟想还是快一点喘完了吧,立刻又觉得这样是犯了罪,又觉得这样想很正当。最后,“我”在长辈衍太太的教唆下让父亲在一声声“父亲”的叫喊声中咽气,没能平静离世,这让“我”后来感到既后悔又遗憾。
任务二:阅读原文,结合下列问题,做好圈点批注。
【思考题】
1.《父亲的病》的主题是什么?
2.文章开头引述的 “名医”是怎样一个人?
3.陈莲河是怎样一个人?
4.怎样理解鲁迅先生对中医的抨击?
任务三:观看导读微课《揭露庸医误人》,理解探究阅读中的疑难。
【疑难解析】
1.《父亲的病》的主题是什么?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曾经写道:“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回家之后,又须忙别的事了,因为开方的医生是最有名的,因此所用的药也奇特……多是不容易办到的东西。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这是1922年写下的一段文字,到了1926年写《朝花夕拾》时他又重提旧事,在《父亲的病》这篇散文中具体地记述了父亲的病被庸医所误致死的过程。鲁迅通过事实,揭露了清朝末年绍兴的两位“名医”唯心主义的医疗思想、敲诈病人钱财而又草菅人命的恶劣行径。
2.文章开头引述的 “名医”是怎样一个人?
文章开头引述的是“十多年前”绍兴城盛传过的一个“名医”的故事:出诊费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时他竟然“非一百元不去”。这种要高价的行径已经与勒索没有什么差别了。更为令人气愤的是医疗态度又极不负责任,去后只是“草草地一看”,随便开了一张药方就拿钱走人。第二天又被请去,经主人的暗示和自己的按脉,知道病人已死,最后却只是付给死者家属二百元英洋了事。这些已足以证明这位“名医”的贪婪和庸碌。作者从这个故事引人这位“名医”曾为他的父亲治病达两年之久的事。诊金一元四角在那时“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张罗”,何况又是隔日一次。为了故弄玄虚,开药也总是“与众不同”,一份药引就“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费钱、费时且不说,治了两年,鲁迅父亲的水肿病不仅“毫无效验”,反而“逐日利害”。而这位“名医”在吸饱了私囊之后,居然厚着脸皮以另荐“本领比我高”的名医为由,溜之大吉,以便“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
3.陈莲河是怎样一个人?
然而他所荐的另一位“名医”陈莲河医术并不比他高明,狡黠、贪婪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病人处于垂危之际,还以所谓“点在舌上一定可以见效”的一种“丹”来骗取银钱;病人已只剩喘气了,他又开了一张方,且“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但药煎好灌下去却立即又从病人口角上回了出来。作品在揭露这些庸医时,除了记叙他们的贪心不足、勒索钱财和贻误病人,还着重抨击了他们反科学的、唯心主义和宿命论的医疗观念。鲁迅在文中提到的古人所说、后人所传的所谓“医者,意也”,就是一种典型的神秘主义和不可知论。陈莲河公开宣扬:“医能医病,不能医命”,还说什么他用的药“不大见效”,或许是病人“有什么冤愆”,“也许是前世的事”。在这种荒诞的医疗思想支配之下,他们的用药自然也就千奇百怪,随意性极大,毫无科学性可言。如陈莲河所开的“奇特的药引”竟然是蟋蟀一对,还要“原配”,以致鲁迅在文中讽刺说“似乎昆虫也要贞节”;而他开的一种“特别的丸散”则是败鼓皮丸,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的,其根据是“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真是可笑已极。作品指出,绍兴那时不但没有西医,并且谁也没有想到天下还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10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入诗情】从品味炼字到意象组境(作业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docx
- 1-11 阅读策略:设计朗读的重音停连(作业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docx
- 1-12 阅读策略:赏析精彩比喻的表达效果(任务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docx
- 1-12 阅读策略:赏析精彩比喻的表达效果(作业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docx
- 1-13 阅读策略:赏析精彩拟人的表达效果(任务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docx
- 1-13 阅读策略:赏析精彩拟人的表达效果(作业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docx
- 1-14 文体阅读:写景抒情诗文的阅读(任务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docx
- 1-14 文体阅读:写景抒情诗文的阅读(作业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docx
- 1-15 写作指导: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任务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docx
- 1-15 写作指导: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作业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