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4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我这样上《石壕吏》
程东文
《石壕吏》是杜甫“三吏”“三别”代表性的作品,由于长期入选初中语文课本,也是现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篇。
今年再次上这篇文章,我想突破过去的思路,着重从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方面来将解读。
首先是介绍诗人的称号:诗圣其人,诗史其诗。而之所以被称为“诗圣”,还是因为他的“诗史”的作品代表的功业和力量。
然后从“诗史”两个字出发来讨论。杜甫安史之乱前后的作品,由于详尽真切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而被后人称为“诗史”。
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具体到本文,我们要让学生看看是记载了怎样一件“历史事件”。要求大家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一般说来一桩“历史事件”的要素有哪些: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
课前已经知道了背景:当时是唐肃宗前院元年冬末,唐军在一度优势后遇邺城大败,形势逆转。郭子仪退守河阳,四处抓丁扩军。学生可以概括出,本文记载了一个已经有三男入伍的家庭中,最后老妪不得不自请应役的一件事。有地点,有人物,有起因、经过、结果,甚至还有尾声。这样的“叙事精切”,加上杜甫写诗还有年代补充,“诗史”之说果然不虚。
古时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
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危哉!”
——“代匹夫匹妇”
除此之外你还读出了什么?
譬如,“三男邺城戍,”表明战争规模大;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透露了战争的惨烈,” “老翁逾墙走,”说明官府抓兵频繁,老翁老父配合默契,“老妇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标志前线形势处于严重的危机,兵员日益减少,只好用妇女来补充。正所谓“丁男俱尽,役及老妇”。所有这些情况,都不是作者直接说出来的,而是从情节的自然流露中体现的。
如果顺着这个路数往下讲,可能就流于俗套了。我看过不少的课例,也大多有以上的环节,下面要么讨论一下诗句后就从“民生疾苦”上做文章,或者是排课本剧。我想,这时候,可以引入古人的试论来陡起波澜。
诗有叙事、叙语者,较史尤不易。史才固以隐括生色,而从实著笔自易。
诗则即事生情,即语绘状,一用史法,则相感不在永言和声之中,诗道废矣。
杜子美作《石壕吏》,每于刻划处以逼写见真,终觉于史有余,于诗不足。
——清人王夫之语
先问问学生,为什么王夫之会有此语。固然,叙事性诗歌缺乏的“情感”的直接抒发与“意象”的着意营造。是不是说,这样就不是一首好诗,真的“于诗不足”了呢?
那么,让学生结合以前学习的诗歌赏析方法。先是回忆过去的知识点:音韵与节奏、炼字与修辞、意象与情境等。我的学生习惯先看音韵,由读入手,也是很自然的事情。然后再让大家分头讨论,从“炼字”“遣句”的小的语言点,再到立意表情的全文体制。
这是全文第二个大环节:讨论诗歌艺术的魅力。先来看看音韵。
首句平起。“暮投”之后的韵脚“村、人、看”均为平声;第五句“吏呼一何怒”到“死者长已矣”的韵脚“怒、苦、戍、至、死、矣”为仄声。接下去“室中更无人”以后的“人、孙、裙,衰、归、欢”又为平声;最后卒章四句的“绝、咽、别”又为仄声。
全篇的韵脚由平变仄,由仄返平,再由平趋仄而后收末。韵脚转换的结果,形成了似扬又抑,欲行还止,舒缓与阻塞交互的坎坷声调效果,读来乍阴乍阳,光景累次变迁,教人无法平静。
这种音韵的变换,用朱熹的话说来是“杜甫初年甚精细。晚年横逆不可当,只意到处,便押一个韵。”,其实,这里的“意到”说得精当,每个韵脚的转换,其实是和诗意紧密相关的,表现出杜诗“沉郁顿挫” 的美感,——不仅是声律,还有于此水乳交融的意义关联。
接着来说说炼字与遣句。
这时候可以用投影打出全诗。先用例子说来讲说字词,如“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的“暮”“投”“捉”等字。“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的动作之快,配合之默契。还有两个“一何”的情绪暗示。
再就是看诗句的留白。如果真的是“以逼写见真”,其实诗歌还是没有达到这个要求的,至少是作为标题的“石壕吏”居然一句话都没有。也没有动作和表情。而更加令人惊异的是,我们居然就没有觉察这一点,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