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化发展的困境与突围
——Plight and Breakthrough of Digital Development in Rural Small-scale Schools
作 者:
赵燕
作者简介:
赵燕,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中文系。西安 710065
原发信息:
《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太原)2019年第20193期 第20-22页
内容提要:
农村小规模学校是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重要主体,然而受办学环境、师资条件所限,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它们对“开全课”尚且力不从心,更无暇顾及“开好课”。虽然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数字化发展困难重重,但不可否认前景是光明的,数字化是其突破现实阻碍的层层包围的捷径之一。
Plight and Breakthrough of Digital Development in Rural Small-scale Schools
关 键 词:
农村小规模学校/ 数字化发展/ 困境/ 突围
期刊名称: 《 中小学学校管理》
复印期号: 2019年07期
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安徽省、湖北省探索通过视频互动构建同步课堂,以开齐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课程;贵州省以文件形式要求做好数字资源建设的顶层设计……数字化教学初见成效[1]。然而,有学者调研发现,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数字化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西部地区部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数字化硬件设施尚不能满足数字化教学之所需;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多数优质资源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下载时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教师数字教学素养方面,农村小规模学校多数教师缺乏数字教学能力,数字化教学于他们而言绝非易事;数字化管理方面,大部分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化制度尚在酝酿阶段,经费投入不足,后续技术保障与维护人员匮乏[2]。破除数字化教育的“马太效应”,引导数字化建设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迫在眉睫。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数字化发展困境
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持续投入,并未带来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化水平与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技术本位的数字化教育方案,促生了同步课、直播课等新生事物,却无法契合农村教育的内在需求;城市本位的数字教育资源,在为农村学生提供类似于城市学生课堂的同时,亦在无形中拉大了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悖离乡土传统、资源单向输入、话语权垄断等诸多原因,导致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化发展陷入困境。
1.数字化教育资源悖离乡土传统
农村学生成长于乡土传统文化中,乡土传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农村小规模学校在选择教育资源时,要倾向于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知识,以便于理解与迁移。数字化教育是源于城镇生活背景之下的,它以城镇学生学习能力为基础,并不能简单地移植至农村小规模学校,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少有教师会对其进行二次加工与再度整合。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个是政府资源网站上全国统一的低年级基础性资源,另一个是教学平台上教师个性化上传的教学资源。从资源广度而言,几乎已涉及中小学各个年级;从资源深度来看,重复建设过多,教师个性上传的教学资源大同小异,原创痕迹较少。不少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表达出了同样的困惑:以城市学生学习背景制作的数字教育资源,对农村学生而言,很难真正理解,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数字教育资源的适切性欠缺,制约着数字教育在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推广。
2.教育资源单项输入,异地课堂主体缺失
国家为破解农村小规模学校资源稀缺的难题,通过多种方式为他们输送了大量教学资源,如综合教学素材、完整课堂实录等,并且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进行了必要的技术培训。农村小规模学校师生也表示,数字教育资源用处很大,拓宽了知识面,激发了学习兴趣。但当被问及具体如何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时,有的教师表示他们通常会直接下载配套网站上的教学课件、课堂实录等资料,原汁原味地当堂播放,等学生看完之后再补充讲解;有的教师表示上课只需要播放课堂实录即可,再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补充讲解,因为他们对新设备操作还不是很熟练;有的学生表示,“放电视”的教学更加有趣,但是每次看完电视之后,有些犯困。这种旧瓶装新酒的“资源课”,并未真正突破单向灌输的传统课堂模式,学生主体性缺失,他们不但难以真正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容易产生乏味心理,进而对整个数字教学产生免疫。
3.城市教师主导,乡村教师丧失话语权
为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课堂中,部分学校大胆创新数字教学形式,尝试同步课、直播课等形式[3],然而在这些新型教学形式中,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定位仅是助教而已,并未深度参与其中。以“城乡远程联体课堂”为例,整个教学均在城市教师主导下进行,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既不参与备课过程,也无法参与教学反思阶段,仅仅只是单纯的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