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然产物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天然产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 谭钦刚 天然产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 谭钦刚 天然产物化学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课天然产物研究实验室技术提取演示文稿 当前第1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一\15点 优选课天然产物研究实验室技术提取 当前第2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一\15点 * * 5、掌握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6、掌握分配色谱、吸附色谱、凝胶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的工作原理 7、掌握提取分离过程中人工修饰物的常见条件和因素。 8、天然产物结构鉴定方法 当前第3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一\15点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当前第4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一\15点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当前第5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一\15点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当前第6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一\15点 * * 概 述 一、提取分离的意义: 当前第7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一\15点 * * 二、提取分离的前期工作 当前第8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一\15点 * * 三、综合运用多种分离方法和手段 先运用不同溶剂提取分离,将主要成分或易分离的成分或有效部位提取出来,并结合简便有效的化学、色谱及生物检测手段指示追踪分离; 对于含量低、活性高的成分则可通过柱色谱(CC)、制备薄层色谱(P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分离。 当前第9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一\15点 * * 非洲卵叶美登木 (Maytanus ovatus) KB细胞为导向 美登碱(maytansine) 广西美登木 (?M.?guangxiensis) 当前第10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一\15点 * * 第三章 (1)概述:成分复杂 糖类、蛋白质、脂类、叶根素、树脂、鞣质、无机盐等(多为无效成分) 生物碱、萜类、黄酮、香豆素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低,但生物活性广泛 。 §1. 有效成分的特征 当前第11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一\15点 * * 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 左旋麻黄素(l-ephedrine) 止咳平喘 当前第12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一\15点 * *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 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 抗炎、抗过敏、治疗胃溃疡 当前第13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一\15点 * * 第三章 (2)生物活性多样性 1. 研究历史悠久:吗啡、毛地黄毒苷、麻黄碱,利血平是早期从民间药物中开发出来的; 2. 植物粗提物的活性优于单一成分(成分间的协同作用),说明复方研究的重要性。 当前第14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一\15点 * * 第三章 (3)有效成分可变性 影响有效成分含量的因素有:植物器官、植物生长环境、生长季节、海拔等; 采收、干燥、储存和提取分离方法对有效成分的含量也有影响。 当前第15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一\15点 1 文献 2 系统预试→化学成分种类 3 提取溶剂(根据目的成分选择) 水(鞣质、糖类、蛋白质) 冷水、热水 HCl、NaOH →成盐溶出 醇 (乙醇、甲醇) 95% → alkaloids 60-70% →皂苷、黄酮苷 40-50% → 强心苷 丙酮、乙酸乙酯、氯仿等(苷元) 提取 当前第16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一\15点 4 提取方法(根据提取目的、要求和条件选择) 冷浸法(3-4次) 渗漉法:热不稳定物、可按极性梯度提取 煎煮法(3-4次) 回流提取(3-4次) 连续回流提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 超声波提取 微波提取 当前第17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一\15点 当前第18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一\15点 当前第19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一\15点 Natura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