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论语十二章》课件39张 202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2024学年统编版.pptxVIP

5-1《论语十二章》课件39张 202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2024学年统编版.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1.了解《论语》的创作背景、内容及影响。2.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了解儒家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天不生仲尼,万古终长夜。12半部《论语》治天下 孔子简介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2)30-50岁,欲仕不能。50-55岁,在鲁从政。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 》,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01论语02 语录体语录体常用于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它偏重于言语的记录,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和内容上的必然联系。作为语录体的典范的《论语》,其主要体式有四种:①格言体,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②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其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③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④议事体,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百家争鸣1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实际上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十二家而已。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方技家。2 No.3时代背景春秋末期,正值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周朝的礼制日渐崩坏,名存实亡,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野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在生活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No.2No.1子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孔子的“仁”就是“爱人”,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05礼--实现“仁”的重要手段仁——伦理道德范畴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06 自主检测解释下面标红的字词1.敏于事而慎于言2.就有道而正焉3.君子喻于义4.见贤思齐焉5.质胜文则野6.文质彬彬7.士不可不弘毅8.未成一篑9.天下归仁10.非礼勿视11.其“恕” 乎1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第一章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适,行事勤勉,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可以说是好学了。” 研读文本在《学而》篇中,孔子认为君子好学的标准是什么?君子要安贫乐道,克制物欲,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排除干扰)。“敏于事而慎于言”(实践锻炼——做事),“就有道而正焉”((虚心请教)才算达到“好学”的要求。君子应安贫乐道,谨言慎行,重精神轻物质。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云。”(《述而》)1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贫。”(《卫灵公》)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34补充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音乐呢?” ?”礼,指各种礼节规范。乐,包括音乐和舞蹈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文化常识:“佾”指古时乐舞的行列。按照周礼,天子乐舞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季孙氏为鲁国正卿。 第二章 试简要分析“仁”和“礼”“乐”的关系。礼、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的仁德。礼与乐都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仁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