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我的国文启蒙(好文,推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余光中我的国文启蒙(好文,推荐!) 余老先生在文章中回忆了幼时学习国文的经历,对比当 下,会发现现代的语文教育存在很多缺陷。母语正在失去它 本有的文化底蕴,文脉存在中断的危险,每一个热爱汉语的 人都应当警醒。 每个人的童年未必都像童话,但是至少该 像童年。若是在都市的红尘里长大,不得亲近草木虫鱼,且 又饱受考试的威胁,就不得纵情于杂学闲书,更不得看云、 听雨,发一整个下午的呆。我的中学时代在四川的乡下度过, 正是抗战,尽管贫于物质,却富于自然,裕于时光,稚小的 我乃得以亲近山水,且涵泳中国的文学。所以每次忆起童年, 我都心存感慰。 我相信一个人的中文根抵,必须深固于中 学时代。若是等到大学才来补救,就太晚了,所以大一国文 之类的课程不过虚设。我的幸运在于中学时代是在纯朴的乡 间度过,而家庭背景和学校教育也宜于学习中文。 一九四 零年秋天,我进入南京青年会中学,成为初一的学生。那家 中学在四川江北县悦来场,靠近嘉陵江边,因为抗战,才从 南京迁去了当时所谓的 “大后方”。不能算是甚么名校,但 是教学认真。我的中文跟英文底子,都是在那几年打结实的。 尤其是英文老师孙良骥先生,严谨而又关切,对我的教益最 多。当初若非他教我英文,日后我是否进外文系,大有问题。 至于国文老师,则前后换了好几位。川大毕业的陈梦家先生, 兼授国文和历史,虽然深度近视,戴着厚如酱油瓶底的眼镜, 却非目光如豆,学问和口才都颇出众。另有一个国文老师, 已忘其名,只记得仪容儒雅,身材高大,不像陈老师那么不 修边幅,甚至有点邋遢。更记得他是北师大出身,师承自多 名士耆宿,就有些看不起陈先生,甚至溢于言表。 高一那 年,一位前清的拔贡来教我们国文。他是戴伯琼先生,年已 古稀,十足是川人惯称的“老夫子”。依清制科举,每十二 年由各省学政考选品学兼优的生员,保送入京,也就是贡入 国子监。谓之拔贡。再经朝考及格,可充京官、知县或教职。 如此考选拔贡,每县只取一人,真是高材生了。戴老夫子应 该就是巴县(即江北县)的拔贡,旧学之好可以想见。冬天 他来上课,步履缓慢,意态从容,常着长衫,戴黑帽,坐着 讲书。至今我还记得他教周敦颐的 《爱莲说》,如何摇头晃 脑,用川腔吟诵,有金石之声。这种老派的吟诵,随情转腔, 一咏三叹,无论是当众朗诵或者独自低吟,对于体味古文或 诗词的意境,最具感性的功效。现在的学生,甚至主修中文 系的,也往往只会默读而不会吟诵,与古典文学不免隔了一 层。 为了戴老夫子的耆宿背景,我们交作文时,就试写文 言。凭我们这一手稚嫩的文言,怎能入夫子的法眼呢?幸而 他颇客气,遇到交文言的,他一律给六十分。后来我们死了 心,改写白话,结果反而获得七八十分,真是出人意外。有 一次和同班的吴显恕读了孔稚珪的 《北山移文》,佩服其文 采之余,对纷繁的典故似懂非懂,乃持以请教戴老夫子,也 带点好奇,有意考他一考。不料夫子一瞥题目,便把书合上, 滔滔不绝,不但我们问的典故他如数家珍地详予解答,就连 没有问的,他也一并加以讲解,令我们佩服之至。 国文班 上,限于课本,所读毕竟有限,课外研修的师承则来自家庭。 我的父母都算不上甚么学者,但他们出身旧式家庭,文言底 子照例不弱,至少文理是晓畅通达的。我一进中学,他们就 认为我应该读点古文了,父亲便开始教我魏征的《谏太宗十 思疏》,母亲也在一旁帮腔。我不太喜欢这种文章,但感于 双亲的谆谆指点,也就十分认真地学习。接下来是读《留侯 论》,虽然也是以知性为主的议论文,却淋漓恣肆,兼具生 动而铿锵的感性,令我非常感动。再下来便是《春夜宴桃李 园序》、《吊古战场文》、《与韩荆州书》、《陋室铭》等几篇。 我领悟渐深,兴趣渐浓,甚至倒过来央求他们多教一些美文。 起初他们不很愿意,认为我应该多读一些载道的文章,但见 我颇有进步,也真有兴趣,便又教了《为徐敬业讨武里檄》、 《滕王阁序》、《阿房宫赋》。父母教我这些,每在讲解之余, 各以自己的乡音吟哦给我听。父亲诵的是闽南调,母亲吟的 是常州腔,古典的情操从乡音深处召唤着我,对我都有异常 的亲切。就这么,每晚就着摇曳的桐油灯光,一遍又一遍, 有时低回,有时高亢,我习诵着这些古文,忘情地赞叹骈文 的工整典丽,散文的开阖自如。这样的反复吟咏,潜心体会, 对于真正进入古人的感情,去呼吸历史,涵泳文化,最为深 刻、委婉。日后我在诗文之中展现的古典风格,正以桐油灯 下的夜读为其源头。为此,我永远感激父母当日的启发。 不 过那时为我启蒙的,还应该一提二舅父孙有孚先生。那时我 们是在说来场的乡下,住在一座朱氏宗祠里,山下是南去的 嘉陵江,涛声日

文档评论(0)

138****86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