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吨日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万吨日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 1.1 扩建水厂概况 1 1.2 设计方案 10 1.1.1 取水泵房 10 1.1.2混凝沉淀 10 1.1.3过滤 12 1.1.4消毒 13 1.1.5处理工艺流程 13 1.3 构筑物设计说明 14 1.3.1 取水泵房 14 1.3.2 高密度澄清池 14 1.3.3 V型滤池 15 1.3.4 清水池 17 1.3.7 调节池 18 1.3.8 加药间 18 1.3.8 二级泵站吸水井 18 1.3.8 二级泵房 18 1.1 扩建水厂概况 该水厂的设计规模为20万m3/d,分两期建成,近期10万m3/d,远期20万m3/d,出水水质要求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出厂水压在35~40米之间。扩建水厂以抚河为水源,水源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二级水体标准,水源最高水位为44.25m,最低水位为36.46m,平均水位37.50m(吴淞标高)。水厂所在地的整平标高为51.60m,占地约45亩。 1.2 设计方案 该扩建水厂的水源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Ⅱ类水体标准,只需经过常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即可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经方案比较,各阶段选取如下工艺。 1.1.1 取水泵房 该扩建水厂的取水水源为地表水,取水水源水位最高水位为44.25m,最低水位为36.46m,水位变化幅度较小,排除选用移动式取水构筑物。据勘查,岸边水质和地质较好,主流近岸,岸边水深足够,因此选用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取水。为使泵房布置紧凑,减小占地面积,减短吸水管路的长度,将进水间和泵房合建。泵房土建按远期设计,选泵时以近期水量为主,适当考虑远期发展的可能,预留一定位置。 1.1.2混凝沉淀 (1)混凝剂、助凝剂的选择 常用的混凝剂较多,固体硫酸铝制造工艺复杂,水解作用缓慢;液体硫酸铝虽配制使用比固体硫酸铝方便,但易受温度及晶核存在影响形成结晶析出;硫酸亚铁(绿矾)絮体形成较快,较稳定,沉淀时间短,但其腐蚀性较高,原水色度较高时不宜采用;三氯化铁对金属腐蚀性大,对混凝土也腐蚀,处理低浊度水时效果不显著。 本设计采用高密度澄清池工艺,参考上海杨树浦水厂扩建工程实例,选用碱式硫酸铝作为混凝剂,净化效率高,耗药量少,温度适应性高,pH值适用范围宽(可在pH=5~9之间),使用时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设备简单,操作管理方便。助凝剂则采用聚丙烯酰胺(PAM),由于聚丙烯酰胺中丙烯酰胺单体有毒性,用于生活饮用水净化时,其产品应符合优等品要求。 (2)混凝沉淀工艺选择 目前国内给水常规处理大多采用传统的混凝、沉淀(澄清)过滤和消毒工艺,其中沉淀部分一般采用传统的平流式沉淀池、斜管沉淀池和机械搅拌澄清池。 平流式沉淀池具有构造简单、管理方便、耐冲击负荷强等优点,缺点是停留时间长、占地面积大,特别是在寒冷地区,修建池体外围护结构造价高、实施困难;对小而轻的矾花去除效果差,适用于温暖地区的大中型水厂。斜管沉淀池沉淀效率高,池体小、占地小,但若原水水质变化迅速其适应性较差;用于大型水厂时,存在配水不均匀问题,使其总体出水水质难以进一步提高。机械搅拌澄清池优点是絮凝、沉淀一体化,占地面积小,易于修建外围结构,产水能力高,适应能力强,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好。缺点是结构较复杂,施工难度大,由于回流泥渣浓度低,回流水量很大,最大的困难是排泥量较难控制,经常会因过量排泥导致絮凝效果差,影响出水水质,适用于高寒地区。 该扩建工程的土地有限,处理量较大,因此采用占地面积较小、单位面积处理量大的高密度澄清池(DENSADEG,见图1.1)。高密度澄清池是由法国得利满公司研制的一种采用斜管沉淀及污泥循环方式的高速澄清池,具有处理效率高、单位面积产水量大、适应性强、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 高密度澄清池的工艺构成可分为反应区、预沉-浓缩区、斜管分离区三个主要部分: ① 反应区 在该区进行物理—化学反应。反应区分为两个部分,具有不同的絮凝能量,中心区域配有一个轴流叶轮,使水在反应区内快速絮凝和循环;在周边区域,主要是柱塞流使絮凝以较慢速度进行,并分散降低能量以确保絮状物增大致密。 加注混凝剂的原水经高密度澄清池前部的快速混合池混合后进入反应区,与浓缩区的部分沉淀泥渣混合,在絮凝区内投加助凝剂并完成絮凝反应。经搅拌反应后的出水以推流形式进入沉淀区域。反应池中悬浮固体(絮状物或沉淀物)的浓度保持在最佳状态,泥渣浓度通过来自泥渣浓缩区的浓缩泥渣的外部循环得以维持。因此,反应区可获得大量高密度、均质的矾花,以满足接触絮凝要求。这些絮状物以较高的速度进入预沉区域。 ② 预沉-浓缩区 絮凝物进入面积较大的预沉区时速度放缓,这样可避免造成絮凝物的破裂及涡流的形成,也

文档评论(0)

我家妞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