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玉簪记》中陈妙常形象及其成因.docVIP

论《玉簪记》中陈妙常形象及其成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玉簪记》中陈妙常形象及其成因 摘要:《玉簪记》传奇自诞生起,四百余年盛演不衰,其原因不仅在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和曲辞的清丽俊秀,更在于对陈妙常形象的成功塑造。剧中的陈妙常形象坚强果敢、聪慧执着、重情轻利,这一形象背后凝聚着晚明人们追求人的价值、以情反理的思想,而这又与高濂的生平思想及当时观众的审美心理息息相关。陈妙常这一人物也因此在戏曲舞台上长演常新,成为经典。 关键词:陈妙常 形象 成因 晚明剧作家高濂创作的传奇《玉簪记》,至今盛演不衰,其中陈妙常的形象最为光彩照人,深受观众喜爱。《玉簪记》讲述书生潘必正与女尼陈妙常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南宋初年,开封府丞陈先生与其同僚潘夙指腹为婚,十六年后,靖康之乱爆发,府丞之女陈娇莲在逃难途中与母亲失散,被迫出家为尼,法名妙常。观主之侄潘必正因落第羞归寄居观内,二人因琴知音,暗生情愫,经过几番试探和波折终于互诉衷肠,私自结合。事被发现后,潘必正被逼赴试,及第后与妙常结为夫妻。该剧自1570年诞生后,四百多年长演不衰,其原因不仅在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和曲辞的清丽俊秀,更在于对陈妙常形象的成功塑造。 一、《玉簪记》中陈妙常形象 冯梦桢在《快雪堂集》卷五十一“今年二月十八日日记:‘许氏设酒相款,作戏。《玉簪》陈妙常甚佳”①。陈妙常是《玉簪记》中最着力刻画的人物,她坚强果敢,聪慧执着,重情轻利,她身上体现着晚明进步的思想:自主婚姻、反判礼教,个性解放、以情反理,批判宗教、尊重人的价值。 首先,从人物身份上看,陈妙常是府丞之女,后皈依佛门为尼,这使她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大家闺秀又是出家女子。大家闺秀的身份使妙常对封建纲常礼教的反抗力度大大加强,作为府丞之女,妙常从小必定谨遵礼教,谙习女子贞规,然而却在女贞观中表露出对人性自然爱情的渴望。“暗想分中恩爱。月下姻缘。不知曾了相思簿。身如黄叶舞。逐流波。老去流年竟若何”,一旦脱离父母的规束,妙常自然的天性和情感便随年龄增长而发展起来,她已然忘记自己应当遵从的伦理纲常和佛道禁戒,暗暗在女贞观里舒展着点点春心。作为府丞之女,妙常多才多艺,晓诗词歌赋,通琴棋书画,且琴音高妙。为消磨寺院难耐的清冷孤寂,她在夜晚抚琴解闷。“凉生玉指声凄楚,哀如诉,惹恨多,牵愁大”,虽然衣食无忧,她依然有“恨”有“愁”。她恨什么,愁什么呢?也许是在岁月的积累中萌生了春情,在平常的佛事活动中涉入了世事,她终究凡心未泯。张于湖正是从她的琴音中听出了端倪,进而才“题诗粉墙”,开始大胆的追求她。妙常面对张的追求和挑逗,表现被动矜持却不卑不亢,刚开始时“有失迎候”“请坐告茶”,一直对张以礼相待,当张轻浮的表现出挑逗之意时,“瑶琴一曲邀残月,松梢露滴声悲切。归去洞房更漏永,巫山有梦和谁说?”妙常就委婉拒绝,“我意絮沾泥心炼铁,从来不爱闲风月。莫把杨枝作柳枝,多情还向章台折。”二人弈棋,张输于妙常,还赖着要悔棋,可见张轻浮张狂的品性。后来张又在妙常的扇子上题词:“碧玉簪冠金缕衣,玉如肌。从今休去说西施,怎如伊。香腻桃腮不附粉,最偏宜。好对眉儿共眼儿,觑人痴。”词章华丽,但寓意轻佻张狂,妙常聪明的借出家人的身份严词拒绝:“我这里,清净堂中不卷帘,景悠然。闲花野草漫连天,莫狂言”。张于湖还不死心,问“独坐洞房谁是伴?”妙常潇洒回答“一炉烟,闲来窗下理琴弦,小神仙。”张于湖屡屡碰壁,只得放弃。由此可见妙常之聪慧果敢,遇到不怀好意之人能巧妙用身份保护自己,将张于湖的心思早早洞悉,进而果敢应对,终使其羞愧离去。 其次,从性格来说,陈妙常坚强执着,重情轻利。潘生科场失意,来到女贞观借宿时,善良的妙常对他怀抱同情,时时劝慰。二人经过茶叙、琴挑等事件,理解逐步加深,在女贞观中成为志同道合的知音。潘生以琴为媒追求妙常,妙常被潘的才华吸引,渐渐倾心,但因顾及身份故作姿态,犹豫不决。潘生弹奏无妻之曲《稚朝飞》,向妙常表白心事,妙常回奏仙姑所弹《广寒游》曲,故作姿态表明自己不念俗尘。但一曲《朝元歌》“你是个天生后生,曾占风流性。无情有情,只看你笑脸儿来相问。我也心里聪明,脸儿假狠,口儿里装做硬。待要应承,这羞惭怎应他那一声。我见了他假惺惺,别了他常挂心。我看这些花阴月影,凄凄冷冷,照他孤另,照奴孤另。”將妙常细微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栩栩如生,她虽怒斥潘生无礼但又嘱咐“花荫深处,仔细行走”,潘生发觉“陈姑十分有情也”,于是对她更加痴情,以致相思成病。妙常也受相思苦楚“无奈尘心未尽,俗念顿生”“展转不成眠,反侧啼红泪”,并将自己心事写成一首诗:“松舍清灯闪闪,云堂钟鼓沉沉。黄昏独自展孤衾,欲睡先愁不稳。一念静中思动,遍身欲火难禁。强将津唾咽凡心,争奈凡心转盛。”诗歌明显透漏出妙常对潘生的强烈感情,虽身处清净地,但妙常已是红尘中人。也正由此,潘生才能通过偷诗探知妙常心意,进而更加大胆的追求妙常,妙常终于“一点灵犀托付伊”,不顾伦理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