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12汶川地震农村住房重建规划中的团队布局模式
“5.12”强烈地震发生前一年多,救灾活动进入了第三阶段,即灾后重建阶段(第一阶段是搜索生命阶段,第二阶段是受害者转移和安置阶段,第三阶段是灾后重建阶段)。而对于灾后重建工作来说, 首先需要编制科学合理的灾后重建规划, 以指导灾后重建工作, 更好的建立起灾民战胜困难, 重建家园的信心。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提取川西林盘的主要元素, 有针对性地选择组团分散型布局模式, 将传统的川西林盘特色运用到聚居点灾后重建规划中, 使川西林盘得以延续与发展。
1 分析川西南森林管理的特点
1.1 成都平原生态环境
一片片金黄色的斑块, 一片片浅绿色、深绿色的斑块, 一簇簇深绿色、青色不规则的斑块 (林盘) 点缀其间, 这是成都平原最经典的航拍照片 (图1) 。在成都平原, 林盘星罗棋布地散布在色彩斑斓的大地中, 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天然图画, 一年四季都在变化的林盘大地景观, 是成都田园风貌之神与魂。构成林盘重要元素的竹林, 还担负着成都平原生态环境的承载功能。
何谓川西林盘?林盘, 是指川西一带农民为了方便耕作, 以少则几户、多则十几户为群体在农田中央建造房屋, 并在房前屋后广植树木竹林, 在川西平原上形成了均匀分布的岛式居住区。
1.2 不同规模林盘的组成
通过对传统川西林盘采样, 选取了小型、中型、大型林盘进行研究。4~6户组成的居住组团称之为小型林盘, 6~12户左右组成的居住组团称之为中型林盘, 12户以上组成的居住组团称之为大型林盘 (图2) 。针对不同规模的林盘, 他们之间既有不同的特点又有共同的组成元素。通过对组成元素进行分析与提取, 笔者认为川西林盘中较为重要的元素主要包括建筑形态、院落空间和生态环境。
1.2.1 主体建筑单体式组合
传统川西林盘建筑布局形式以“L”和“U”型形式为主 (图3) 。这种建筑形态是由一栋主体建筑单体和一栋或两栋辅助建筑单体组合而成。主体建筑单体则以一层和两层居多, 其主要功能为居住、客厅;辅助建筑单体则以一层居多, 其主要功能为厨房、储藏以及家禽养殖等。
1.2.2 庭院
多变的建筑形态创造了多变而丰富的院落空间 (图4) 。其主要满足居民农作物初加工的需求和居民交流空间的诉求。
1.2.3 建筑岛式布局
生态环境的塑造是川西林盘最典型特点之一。其在房前屋后广植树木、竹林, 多以簇群式布局。建筑群外侧的树木竹林不仅让川西林盘形成了岛式布局 (图5) , 更重要的是使得建筑与周边生态环境有机融合;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树木、竹林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改善了居民生活的小气候。
2 聚居点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在灾后重建规划中, 笔者认识到聚居点一般距城市或城镇有一定的距离, 且聚居点的周边一般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在灾后居民集中安置的背景下, 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聚居点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而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特有的农耕方式和居住环境, 是人与自然有机融合的典范。将川西林盘式布局模式引入地势比较平坦的聚居点, 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 川西林盘特色得以延续与发展。为减小聚居点的实施建设与规划意图的差异性, 笔者深入研究了林盘布局模式、用地划分方式、建筑布局模式、空间形态和功能的多样性。
2.1 保护方式:应该选择团队分散型布局模式
川西林盘, 以几户或十几户为群体在农田中央建造房屋, 林盘之间以结合地形的流线型道路相联系, 用农田或竹林进行分割, 既保持了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 同时又相对独立, 笔者称之为组团分散型布局模式。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继承川西林盘的考虑, 位于地势比较平坦的聚居点采取组团分散式布局。这种居民安置区的空间布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集中布局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 也加大了聚居点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
2.2 单元概念的引入
为了提高建造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笔者提出居住标准单元的概念。以2人占地面积为最小单位划定居住的标准单元, 标准单元占地面积约100 m2, 考虑建筑的布局, 确定标准单元尺寸为7 m×14 m。
2.3 森林准备方案的使用
2.3.1 标准单元划分
在灾后安置工作中, 笔者了解到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35 m2, 每户居民以3人或4人为主, 即在实施过程中标准单元 (图6) 时, 以1.5个或2个进行划分。规划可操作性研究中首先提出一个标准主体建筑、一个标准辅助建筑和一个可变的院落空间, 在标准单元中实现川西林盘中的建筑布局形式。
(1) 3个人和家庭的组合方式
1.5个标准单元, 建筑面积105 m2, 组合方式见图7。
(2) 4个人和家庭的组合方式
2个标准单元, 建筑面积140 m2, 组合方式见图8。
2.3.2 林盘特有的建筑形态
笔者选取12个居住标准单元 (安置人口为24人) 来研究林盘式布局, 将川西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