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空悬滴液相微萃取技术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docxVIP

顶空悬滴液相微萃取技术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7卷第2期 石 油 实 验 地 质 Vol.37,No.2 2015年3月 PETROLEUM GEOLOGY EXPERIMENT Mar.,2015 文章编号:1001-6112(2015)02-0220-06 doi:10.7603/s40972-015-0034-2 顶空悬滴液相微萃取技术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赵 静 1 , 2 , 梁 前 勇 1 , 2 , 熊 永 强 2 , 李 芸 2 , 房 忱 琛 3 (1.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 510760;2.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摘要:油气化探的理论基础是地下油气藏中的烃类向上渗漏,在近地表形成一系列可被检测的有规律的地球化学响应,而油气 化探通常以C?-Cs 烃类为检测对象。如果说土壤或沉积物中的C?-C? 烃类还有可能是细菌作用形成的,那么C?-C? 的烃组分 则应该完全为热成因的。因此,检测土壤或海底沉积物中的C?-C?? 的烃组分,可以为油气藏预测提供最直接的证据。由于汽 油烃组分在土壤和海底沉积物中含量低及检测手段和技术的缺乏,导致汽油烃组分在油气化探中很少被关注。以分析完罐顶 气后的钻井岩屑液体为对象,采用顶空悬滴液相微萃取技术(HS-SDME), 对某钻井中不同深度的汽油烃(C?-Cz) 组分进行定 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通过 HS-SDME 法可以很好地检测钻井岩屑液体中的汽油烃组分,且利用这些汽油烃组分含量判别的 钻井油气储层深度与实际储层深度一致,表明 HS-SDME 法可用于井中化探及地表油气化探。 关键词:汽油烃;烃渗漏;地球化学响应;钻井岩屑液;顶空悬滴液相微萃取法;油气化探 中图分类号:TE13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headspace single-drop microextraction(HS-SDME) technique in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for petroleum Zhao Jing2,Liang Qianyong2,Xiong Yongqiang2,Li Yun2, Fang Chenchen3 (1. 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760,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rganic Geochemistry, 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0, China; 3.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PetroChina,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All surface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methods for oil and gas are based on the theory that hydrocarbons generated and trapped at depth seep in varying but detectable quantities to the surface, and the main components detected are usually C,-Cs hydrocarbons. The C,-C? hydrocarbons could come from degradation of organic matter by microbial organisms, while the gasoline range hydrocarbons are totally sourced from thermogenic processes. Therefore, the detection of gasoline range hydrocarbons in soils or sediments could be the most direct

文档评论(0)

与您共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我的文档主要集中的行业是石油化工和安全生产,从事石油化工行业并且取得了中级注册安全工程资格。精通炼油工艺方面的工艺、安全、设备。希望通过平台共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