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编辑 word
.
压密注浆施工方案
1.1、施工准备
本 工 程 坑 底 压 密 浆 工 程 量 较 大 约 为 7000m3 , 压 密 注 浆 高 度 为 +4.000~+0.330(注浆深度应进入第3层土不小于1000mm),注浆孔间距1000m,梅 花形布置; 压密注浆浆液采用纯水泥浆液, 水泥采用P.C32.5级新鲜复合硅酸盐水 泥,水泥用量为140kg/m3 ,水灰比为0.6~0.8;注浆压力为 0.3~0.5Mpa;注浆时 采用先外围注浆封闭后再施工内部,跳孔间隔的注浆施工方式且注浆上部1m有效 深度内封浆后再进行下部的注浆施工,从下而上, 50cm提升一次,隔二跳一施 工;注浆完成后28天进行堆载测试,荷载试验点为3个,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80KN/ ㎡,标准值为160KN/㎡。
因施工区域东侧约390㎡范围内现有混凝土硬地坪,进行压密注浆时,需要 先钻凿孔洞穿过混凝土硬地坪再进行施工压密注浆。
1.2、施工顺序
1、注浆总体施工顺序采用先外围后中间,从外至内依次施工。
2、邻近注浆孔施工:在先施工孔浆液凝固后,进行邻近孔的施工。 1.3、施工工艺
1.3.1、施工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地面钻孔→成孔→先进行上部1m有效深度范围内注浆施工 (边 拔管边注浆) →施工下一孔→待注浆上部1m有效深度内封浆后再进行下部的注
可编辑 word
.
浆施工(边拔管边注浆) →施工下一孔。
测量定位
振动沉管(上
部 1 米)
注浆
拔管 50CM
注浆
关闭阀门
拆除高压管
移至下一孔
1.3.2、施工工艺
1)、定位放线
水泥测试水
水泥测试
制备水泥浆
三通管
至设计深度
压密注浆施工工艺流程
可编辑 word
.
根据地基处理方案,确定注浆孔位,用白灰作出标记。无安全隐患。对环境 无影响。
2)、地面钻孔
混凝土硬地坪区域采用凿岩机在孔位钻φ50孔。 无安全隐患。 有一定的噪音, 尽可能控制好机器减小噪音。
3)、成孔
用振动器将注浆管在孔位位置振动入土,直到将注浆管振动到设计底标高。 无安全隐患。振动器产生的噪音不超过规定要求。
4)、注浆
成孔完成,开始注浆,将拌制好的水泥浆液及通过注浆泵沿注浆管注入土中, 边拔管边注浆,每次拔管高度为0.5米,每段注浆根据注浆量及地面翻浆情况确 定开始拔管, 并且相邻注浆管拔管高度错开, 尽量保证浆液分布均匀。 对输浆管 要提前坚检查,避免漏浆现象发生。 经事先处理对地下管线无影响。
5) 、注浆结束时,先停止注水泥浆,用清水把管道清洗干净,然后施工下 一根注浆孔。设有专用的污水池。
可编辑 word
.
施工组织
本工程坑底压密浆工程量较大约为7000m3 ,深度(3.67m ),考虑工期等因
素,拟安排1套设备、 1班人员, 施工计划施工在30天内完成。
为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工期, 施工中必须统一调度,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网络 和质量保证体系。
1.1、设备组织
投入的主要施工设备见下表:
序号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注
1 平板振动器 台 1
2 液压注浆泵 SYS50/50-II 台 2
3 砂浆搅拌机 台 1
可编辑 word
.
台41泥浆泵
台
4
1
m550注
m
5
50
1.2、人员组织
投入的施工作业人员见下表
工作范围
工作范围
全面负责本工程的质量安全工作
施工技术及质量
负责安全生产
放样及桩位偏差测量
质量监督管理,材料接收,送检及数量
管理
引孔施工
负责沉管
压密注浆浆液制备
负责注浆拔管
岗位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
安全员
测量员
质检员
(兼材料员)
引孔组
沉管组
拌浆组
灌注组
部门
项目部
技术质量组
双液注浆施工
人数
1
1
1
1
1
2
2
2
4
施工总人数为: 15 人
可编辑 word
.
保证措施
1.1、质量保证措施
1、钻孔深度和注浆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
2、注浆水泥用量应达到 140kg/m。
3、注浆压力应保持在 0.3~0.5Mpa。
4、放样需准确无误,误差小于 6cm。
5、引孔质量保证钻孔符合施工要求,孔径不宜过大。
6、注浆浆液浓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太浓易都堵塞,浓度不够,加固效果不
好,水灰比保证在 0.6~0.8 之间。
7、注浆过程中压力不宜过大,以注浆量控制为主,最大压力控制在 0.5Mpa 以下。
8、注浆过程中必须每 50cm 上拔一次。
可编辑 word
.
9、注浆过程中如发现注浆量过大、跑浆、冒浆等现象应立即
文档评论(0)